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艺+巴黎,见证艺术市场中心倾斜?

Fiona 99艺术网 2023-06-22



如果以前在“伦敦Frieze”和FIAC之间选择,今年想跳过“艺+巴黎: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Paris+ par Art Basel)是不可能的。


去年12月,巴黎大皇宫馆长克里斯·德肯就秋季展会日期发起公开竞标,此前巴黎大皇宫一直是法国首都最重要的两个艺术博览会——FIAC和巴黎摄影展(Paris Photo)的长期举办地。


巴塞尔艺术展及母公司MCH集团获得为期七年的合作协议——瑞士品牌效应的保证,成功吸引了大量国际收藏家来到法国首都,从欧洲到美洲。


昨日,为期5日的“艺+巴黎”落幕。一些画廊称,他们卖出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艺术品。“艺+巴黎”注定会让巴黎成为新的国际当代艺术之都,如果可能的话,它甚至可能比FIAC更巴黎化。




图片由巴塞尔艺术展提供




数据说话,

“艺+巴黎”卖得好不好?



艺术世界的繁荣仍然依赖于面对面的互动,买家也习惯了亲眼见到交易商。“艺+巴黎”开幕首日,排队入场秩序十分顺畅,也早早预示了这场巴黎展会势头强劲的走向。


参展的156家画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作品,从后起之秀的新作到艺术大师的旧作。然而,表现最好仍是久经公认的国际艺术大师,而非与法国有关的艺术家。


“艺+巴黎: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现场 2022年

Courtesy of Paris+ par Art Base



市场正在重新调整的迹象已经显现。腾普隆美术馆执行董事Anne-Claudie Coric表示:“我们有来自美国、拉丁美洲、中国的游客,也有来自土耳其的游客。这是在FIAC从未见过的急切与兴奋。



米切尔·琼,《Border》,1989年

 ©The Estate of Joan Mitchell/Courtesy the estate and David Zwirner



在卓纳画廊展位上,米切尔·琼的画作《Border》(1989)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首日总成交额已经突破千万美元。与展会同期,路易威登基金会正在举行“莫奈与米切尔”展览,进一步提升了米切尔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乔治·康多,《梦》, 丙烯 水彩棒 金属 亚麻布,208.3 x 213.4 厘米 ,2022年 © 乔治·康多,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Thomas Barratt



豪瑟沃斯销以265万美元售出乔治·康多2022年创作的画作《梦》,这一价格略低于画廊在首尔Frieze卖出的280万美元。


卡迈勒·梅隆赫展位 

 Courtesy Art Basel



巴黎的老牌画廊卡迈勒·梅隆赫开幕首日即卖出了两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雕塑,分别为275万欧元和145万欧元。


罗尼·霍恩的极简主义玻璃雕塑在博览会上非常受欢迎。来自比利时的霍夫肯画廊以130万美元售出霍恩的玻璃雕塑。


罗伯特·瑞曼,《 Surface Veil》,1970年

Photo Kyle Knodell/©Robert Ryma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极简主义艺术家罗伯特·瑞曼在本次展会大受欢迎,他的抽象作品出现在卓纳画廊和佩斯的展位上。卓纳画廊以300万美元出售了一幅莱曼1963年的画作。艺术家类似的作品被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此外,常青画廊以50万英镑售出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一件,阿尔敏·莱希画廊售出13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在30万美元以内。独具优势的法国画廊,销售十分抢眼,不时传来高价作品售罄的消息……



严培明,《Marat assassiné, after David》 布面油画  250 × 200 × 4 厘米,2017年, 图片由艺术家及MDC画廊提供



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巴黎表现突出。MDC画廊以36万欧元售出一件严培明的绘画;里森画廊以27.8万美元售出一幅喻红的新作;厉蔚阁以17.5万美元售出了一件屠宏涛绘画作品。



2022年,李泳翔在“艺+巴黎: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天线空间展位, 图片由艺+巴黎:由巴塞尔艺术展呈献提供



当艺博会与某一特定地点产生联结,画廊可以借机延续存在感,并与每个特定的地区及其观众进行对话。“新艺初探”聚集了全球杰出的新兴画廊,为观众带来了16个艺术家的精彩个展,参展艺廊包括来自上海的天线空间,带来李泳翔的新作。




从伦敦到巴黎,

欧洲艺术市场中心的变化



近年,艺术市场上的许多专业人士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伦敦——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不仅在艺术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转移到了巴黎。



巴黎临时大皇宫

© Rmn - Grand Palais © Patrick Tourneboeuf - Tendance Floue



脱欧后,伦敦不仅税收负担加重,也更难前往——巴黎凭借其业已存在的文化声誉,显而易见地成为了最合适的替代选择。卓纳画廊、白立方、豪瑟沃斯及MDC画廊、常青纷纷前往开设新空间,随着国际画廊进入市中心,巴黎画廊的景象正在发生变化。



阿丽佳·柯维德 (Alicja Kwade)的作品于“城艺之旅”展区呈现,

图片由巴塞尔艺术展提供



佳士得加速扩建了其位于马蒂尼翁大街的巴黎总部,以期与周围重要画廊形成新的艺术群落;苏富比巴黎则准备于2023年将其总部迁至新近关闭的巴黎老牌画廊伯恩翰姆画廊的旧址。“作为一个商业阵地,法国市场已经越来越重要,而且近年以来一直如此。对这座建筑的收购,代表了我们新时代的开始。



弗朗兹·韦斯特 (Franz West)的作品于“城艺之旅”展区呈现图片由巴塞尔艺术展提供



“艺+巴黎”作为继巴塞尔(1970)、迈阿密(2002)和香港(2013)之后,由巴塞尔艺术团赞助的第四个展会,并未贴上“巴塞尔艺术展,巴黎”的标签,此举也是为了保护巴黎艺术生态的独特性。



妮基·桑法勒《Obélisque bleu avec fleurs》



在本次参展的156个画廊中,有61个在法国拥有空间,总监Clément Delépine在声明中表示:“画廊名单的组成反映了我们的承诺,即创建一个既针对主办城市,又具有强烈全球共鸣的展览。



Christoph Weber的雕塑作品于“城艺之旅”展区呈现,

图片由巴塞尔艺术展提供



为什么选择巴黎?疫情之后,经济复苏巨大的潜力空间成为关键。2021年法国艺术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从前一年的1%蹿升至7%,交易总额同比增长至47亿美元,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巴黎一直是一个文化之都,但现在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当地政府也了解这一点,并认识到它的好处。”本次展会中,政府对艺术展也有不少期许——在造型艺术与文化、电影、音乐和表演等其他领域之间的新融合。



人人爱巴黎?

同期周边展览等你解锁



在“艺+巴黎”展会期间,巴黎亚洲艺术博览会(Asia Now)与巴黎国际艺术展(Paris Internationale)亦同期举行。此外,巴黎的各大艺术和文化机构也向公正推广一系列精彩展览。



琼·米切尔,《No Room at the End》,1977年



在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展出的“克劳德·莫奈与琼·米切尔”,虽然俩人身处不同时代,却都对大巴黎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塞纳河畔风景建立一种相似的绘画方法。


“琼·米切尔回顾”聚焦米切尔的生平和艺术风格,展出路易威登基金会及借自蓬皮杜中心等机构的约50件作品。“莫奈与米切尔的对话”则通过60件作品展现莫奈与米切尔的跨时空对话。



爱丽丝·尼尔 《马克斯女孩(艾伦·佩斯勒奇)》,1972年

布面油画,152.4 x 101.6 cm

Daryl and Steven Roth 收藏

© 爱丽丝·尼尔遗产

图片由爱丽丝·尼尔遗产、卓纳画廊及Victoria Miro画廊提供



2023年1月16日前都可以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观看展览“爱丽丝·尼尔作品回顾展:专注的眼神”,75幅油画和素描作品,回溯艺术家完整的创作生涯。尼尔毫不留情地描绘着女性的身体,她的艺术中所蕴含的行动主义至今仍与观众产生共鸣。



毕加索,《女子半身像》,布面油画,1907年



正在蒙马特博物馆展出的“奥利维亚与毕加索:洗濯船内的情人”为纪念毕加索逝世50周年活动之一。亦是迄今首个以法国艺术家、模特费尔南德·奥利维亚为主角的展览。


费尔南德·奥利维亚是一名职业的艺术模特,作为毕加索的第一位情人,她也是《亚维农少女》的原型。展览集中展出奥利维亚的私人书信、文章、画作、家族档案以及借自个人和公共机构的艺术收藏,以期讲述她与毕加索相遇前后的故事。



卡罗尔·波维在巴黎卓纳画廊的展览“Vase Face”现场,2022年,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卓纳画廊在巴黎空间展出了卡罗尔·波维个展“Vase Face”,那些经由过挤压和喷砂处理的不锈钢管制成的大型雕塑。延续了艺术家几十年来对物理性和感知边界的探索。


早在巴塞尔艺术展的母公司迎来百年庆典时,MCH集团就曾宣布会继续深入对国际艺术市场的介入,以期打造“顶级区域性艺术博览会的全新格局”。后疫情时代,首届“艺+巴黎”的成功,不失为站在一个新的出发点上,去思考该如何调整步伐,实现突破。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1. 刘建华:艺术家的工作就像挖掘机,需要不断深挖


  2. 乌雷:“无量”的起点与终点

  3. 再创作与破坏,那些艺术杰作的命运

  4. "格子大师"即将刷新5000万美元拍卖记录?

  5. 七位登上香港秋拍的90后当代艺术家

  6. 赵半狄:通向“文艺复兴”的“美的碎片”之路

  7. 香港秋拍观察 | 名人收藏何以成为制胜之道?

  8. 余友涵:从“圆”到“圆”,一位艺术探索者的轮回之旅

  9. 香港秋拍观察| 老面孔“稳”字为先,“超当代”频破记录

  10. 喻红:一位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11. 拉美艺术,一个市场新热点正在兴起?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资讯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