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真的“被狐狸附身”了怎么办? | 专访《被狐狸附身》作者佐藤美代

2016-04-18 佐藤美代 文颖 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


《被狐狸附身 / FoxFears》

作者:佐藤美代

片长:7分38秒

“万花筒”第四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入围作品

小时候会对一些小事有着「万一就这样变成一个人了的话可怎么办?」的恐惧。潜意识里抱有家人一定会保护自己的期待,但偶尔也会有父母也只不过是另一个他人罢了的想法。

受访人 / 佐藤美代

采访人 / 文颖

翻译 / 攸然

特别感谢 / 朱彦潼

Q:作品表现出来的质感十分丰富,似乎使用了很多种作画材质,想具体问一下作品的绘制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在多平面摄影台(Multiplane)的玻璃板上,使用颜料和沙子进行作画。用沙子作画的时候,我从下面打光,以作出影绘的效果。

当我想表现景深的时候,会使用两到三块玻璃板来作画,用摄影台顶上安放的照相机逐格拍摄。

用颜料作画时,我选用了不会干燥的特殊颜料。我画好一帧就拍一帧,然后擦掉,再画下一帧,即所谓“连续作画”的手法。这种“玻璃上作画”的技法,是很早以前就有的动画技术。

Q:为什么选择了这些作画材料和摄影手法?

选择玻璃上作画和沙画都是因为我对这两种手法比较熟悉。

而且由于我选的画材的原因,加上因为是徒手作画,细节部分会出现无法受我控制的地方,而这正是我喜欢的感觉。自己的身体和作品直接连在一起的感觉很强,总像是在玩画材一样,不会变成单调的工作,这也是我采用这些手法的理由。

我产生了通过两种手法来表现《被狐狸附身》的想法,现实的场景用玻璃上作画的手法来描绘,后半部分少年幻想的世界则用沙画来表现。


《被狐狸附身》作品静帧

Q:对于老奶奶的那句话,“夜晚穿新木屐会变成狐狸”是日本的民间传说吗?有点好奇。

很久以前就有关于夜里穿新木屐会死、会被狐狸附身等等不吉利的迷信。为此在夜晚穿新鞋的话会故意弄脏鞋底。民间传说中新的东西最开始应该供奉给神灵,不那么做在晚上穿的时候后会遭报应。

像这种动物变成人在人间行骗或是报恩的故事在日本传说中有很多,而且经常有狐狸出场。

Q:绘本的原作者是新美南吉,写过很多关于狐狸的童话,为什么会对这篇情有独钟呢?动画对原作品有改动吗?

新美南吉是我的故乡爱知县的作家,虽然从小就知道这个作家,但是在做《被狐狸附身》之前只对他的代表作有所了解。有一次被人推荐了新美南吉的儿童文学集,就去图书借来一读,那时我发现了这个故事。从那之后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在研究生院的毕业设计策划阶段我就想,把这个故事影像化吧。

原作中存在故事的讲述者,而我省略掉了这部分,创作了主人公视角的动画剧本。不通过旁白,而通过画面语言和声音效果等等来表现登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填补省掉的这部分内容。

另一方面尽量保持原作的台词,保留了本地独特的方言。


新美南吉作品

Q:关于夏祭那段也非常喜欢,描绘的非常精彩,不过舞者最后化成能面具出现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有点恐怖哦。

关于夏祭的场面,我当时去观摩了作为原作原型的“花车祭”,并作了实地取材。作品中所能听到的“囃子”(一种夏祭时的伴奏)也是当时录下的素材。

前面的回答中我提到用沙画来表现少年幻想的世界,而表现少年之后留下的心理阴影之类的场面,我同样也使用了沙画进行表现。

木屐店的场景,以及祭典中人偶的脸慢慢变得阴森的场景,是在少年们的内心刻下不安感的场景,我认为这种恐怖和印象深刻的演绎是必要的。

《被狐狸附身》作品静帧

Q:动画的日文名字是“被狐狸附身”,英文名字是“对狐狸的恐惧”。与其说是害怕变成狐狸,其实也有害怕孤独的意思吗?

「狐狸」的出现威胁着少年以及他身边的环境。

我的理解,少年所惧怕的是,如果自己变成了「狐狸」,会「被朋友讨厌」,进而「说不定妈妈和爸爸都会离开」的这种疏远感,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你所说的后者。

虽然隐约知道变成「狐狸」是迷信的说法,但是比起这个变成一个人更让他感到恐惧。特别是小时候人生阅历不足的情况下,人际关系也仅仅限于父母以及身边的几个朋友,所以这对少年来说是最可怕的事。就像是我自己,小时候也会像这个少年一样对于一些小事有着「万一就这样变成一个人了的话可怎么办?」的恐惧。潜意识里抱有家人一定会保护自己的期待,但偶尔也会有父母也只不过是另一个他人罢了的想法。

现在想来,那也不全是令人难过的。在幼年期注意到了这种新的情感的所在,我认为这可以关联到人开始关心他人,或者说大点,也关联到孩子的一种成长。

Q:对你影响最大的电影导演或者动画作者是?

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在山村浩二先生的推荐下我看了F.W.茂瑙(F.W.Murnau)的无声电影,从中学习到了在不使用语言的前提下如何用画面去演绎的方法。影响我的动画导演,当然是用与我相似手法的,像Caroline Leaf、Valentin Olshvang、Svetlana Filippova、Ben Zelkowicz、Florence Miailhe等国外的作者。

冈本忠成先生制作了许多传说故事和面向儿童的作品,我特别喜欢他的《深蓝色琉璃》(Okon Joruri),作品中描绘了日本农村特有的空气感,运用了当地方言的旁白十分有魅力。

冈本忠成《深蓝色琉璃》(Okon Joruri)

Q:可以推荐一下您最喜欢的绘本么?

因为我非常喜欢绘本,所以要做挑选还挺难的。非要选择的话,最喜欢的绘本作家是赤羽末吉,文字方面的话,石井桃子的一定不能错过。

赤羽的画和石井的文章,我认为是日本绘本中的至宝。

还有就是茂田井武的《大提琴手高修》、佐野洋子的《老伯伯的伞》,八岛太郎的《乌鸦太郎》(Crow Boy),片山健的《タンゲ君》(Tange-kun),林明子的《阿秋和阿狐》等等,能像这样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地说出来很多。

茂田井武《大提琴手高修》


佐野洋子《老伯伯的伞》


八岛太郎《乌鸦太郎》

片山健《タンゲ君》(Tange-kun)

林明子《阿秋和阿狐》

Q:在您作品中我们也看到很多传统元素。日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做的非常好。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您有什么感受?

我制作这个影片的理由,并不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我是被原作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吸引到才制作的,原作中也并没有什么能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叙述的内容。

不过,就描绘传统事物的方法这个点来说,对于必须要描绘的时代背景或者传统文化,比起随随便便拿半斤八两的参考资料来制作,实际体验过原作舞台的真实气氛之后再去制作,我觉得两者能呈现的真实感是完全不同的。制作该作品时,我得以走访原作的舞台,之后再进行制作,这样真的是非常好的。

以祭典为首的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带有把传统保护至今的那一份骄傲,所以对于这些内容,我想尽力做到不掺假的真实地描绘。

Q:目前在做新的动画吗?如果是的话,可以稍微透露下吗?

我在构思一个故事,虽然还不知道要不要把它变成动画。

《被狐狸附身》的原作是新美南吉创作的故事。而我也想某一天也能制作自己独有的故事,但现在对创作儿童向的作品十分感兴趣,在考虑给孩子看为前提的基础上,想做对象年龄更加低一些的作品。虽然《被狐狸附身》也被看作是面向儿童的作品,不过我觉得不变成大人还是看不懂的。即使是孩子,大概要到小学高年级左右才能体会到主人公那种微妙的情感,对于这个年龄以下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制作儿童向的作品时,我想先考虑过具体面对的年龄层之后再去制作。

Q:那么您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

不仅是动画方面的,我想还有很多需要汲取的东西,我想去挑战各种各样的事物。

因为我现在对于传说很感兴趣,也想对孩子的世界有更多的接触,所以想要创造更多接触这类事物的机会。

搜集关于传说的信息,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首先有趣的就是世界各国都存在许多相似的传说。日本有与格林的《灰姑娘》相似的故事,与日本的《古事记》相似的传说在世界各国也都存在着。

比起那些从太古的时代开始就漂洋过海被传播到各国的传说,虽然我想我的创作还差得很远,但我希望成为受了这些日本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的影响,能被后人记住的作家。

Q:对中国的动画爱好者们说一句话吧。

非常荣幸中国的观众能观看我的作品《被狐狸附身》。《被狐狸附身》也成为了对我很重要的作品。

今后也会继续努力,请大家多多关照。

佐藤美代

生于名古屋市,爱知县,1989年。从名古屋大学的艺术,设计学校毕业。

2015年在东京艺术大学毕业。

影片预告

影片观看地址:https://vimeo.com/155340796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文由@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 独立整理编辑

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ciaff@sina.com


— 独立思考,趣味表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