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年底466万元买的房子,竟然不能住人,还要拆掉!

湾叔 粤湾房产 2021-07-17
作者 | 湾叔
来源 | 粤湾房产(ID:GBAfang)

楼体下沉、倾斜,这样的房子你还敢住吗?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大地苑小区的业主就碰上了这样的糟心事。
 
自2013年泥岗地铁站修建,这座23年“高龄”的小区,老身子骨就频频出问题……
 
23年“高龄”危房
 
始建于1997年的大地苑小区,2栋8层楼梯房,有308户业主,近1400人居住在这个不到8000平米的小区中。
 
跟如今人车分流、自带花园的深圳新式小区比,大地苑小区可谓是一应俱“无”,电梯、绿化、配套停车场都没有不说,还是个全开放式小区,是典型的深圳“老破小”。

图片源自家在论坛

据了解,大地苑小区本就是23年前,泥岗村民集资建造的农民房,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多。
 
由于使用的还是,未经处理的海沙搅拌混凝土,来做建筑的材料,如今楼梯的空心砖积水、钢筋受腐蚀老化、墙体爆裂、渗水发霉等“并发症”都找了上来。
 
海沙房做建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1995年韩国首尔的“三丰大厦”就因海沙房发生过垮塌事故,几年前的台湾沿海,也有近2000户居民因居住的海沙房而苦不堪言。

三丰大厦垮塌事件
 
早在2013年,9号线还在修建时,大地苑就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沉和倾斜现象。
 
现在久病成疾,楼梯间瓷砖爆裂、水泥块掉落、钢筋裸露、生锈等情况也出现了。
 
湾叔查到,大地苑小区上次交易是在去年11月,以5.3万元/平,466万元总价成交,这才住了不到2个月,就遇上这档子事……


目前,大地苑小区征集业主参与旧改意愿签名率已96.75%,希望相关部门将该小区列入泥岗村城市更新项目。
 
对此罗湖区住建局回应称,关于房屋安全问题,经第三方检测鉴定房屋隐患,最后决定由泥岗物业负责修缮。
 
关于加入泥岗村旧改的问题,大地苑小区虽然建筑年限超过了20年的标准,但由于小区只有7800多平方米,小于申报棚户区改造的10000平方米标准,无法纳入泥岗村旧改规划。
 
一个普通人,还二十三窜一窜呢,怎么一个坚固的楼栋,连这么点时间的摧残都抵抗不住呢?
 
短命的中国住宅
 
我国住宅短命,似乎是业界共识!
 
中国现在以每年约20亿平方米,成为世界新建建筑面积第一大国,消耗了全球40%的水泥和钢材。
 
粗略统计下,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占建筑总量的40%!
 
耗费了这么多的建筑材料,结果如何呢?我国现在的建筑却只能持续25-30年……
 
平均寿命只有30年!我的房子怎么都活不过我了?估计等这代人把房贷结清了,也住不了几年了。
 
目前的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132年建筑寿命,也就是说,等人家的建筑开始重建,咱们已经走了4轮了。


为什么房子越来越短命?
 
湾叔认为,首先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来讲,一栋混凝土建筑理论上是可以坚持100年的。
 
可现实中人们真的会等到它一百年,才让它寿终正寝吗?
 
水电燃气、网络通信、室内装修、户型风格,这些配套设施,三十年左右就会全面被新一代的产品所淘汰。
 
高昂的维护和翻修成本,让一栋混凝土建筑在60岁前,就无法符合居住标准。
 
其次,一个人一生守着一户住宅的情况很少,第一代有产权的业主们,渐渐搬离,房子转手卖掉,时间久了的小区,转手困难,多半是出租。
 
转租给租客后,业主大多都不再关心物业管理好坏,租客没有产权,不是影响到居住问题的大毛病,基本也不会在乎。
 
另外,在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活跃,房子一般5到10年就会易主一次,二手业主多半会对房子重新“改头换面”。
 
很多二手房经过翻新之后,看似焕然一新,实则内部满目疮痍,受损墙体虽然能得到修补,但结构性伤害却是无法逆转的。
 
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业主搬离,物业费用的缴纳也越来越少,随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是在工程技术上也有很大差距,我国建造房子的主要力量是广大农民工。


早些年施工人员待遇差、工作环境差都是常态,偷工减料的事时有发生,自然没法和那些专业工程师把控的工程相提并论。
 
湾叔认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使用年限变短,并非严重问题,这是土地资源紧缺,市场驱动下,城市快速更新的结果。
 
市场有需求,交易有利润,房子更新迭代就会更快,欧洲当年也因为经济复苏,建造过大量的经济型建筑,使用年限也不高。
 
当经济发展成熟稳定之后,建设项目需求减弱,建筑质量也会相应提高,使用年限自然也会延长。
 
住宅工业化延长建筑寿命
 
目前看,我国乃至世界现代建筑寿命偏短,是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结果。其实,在住宅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影响住宅寿命的因素也并非完全不可控。
 
有一种正在大力推动,符合开发商及业主的共同利益的办法—住宅工业化。
 
住宅工业化主要分为建造阶段和使用阶段。


在建造阶段,流水线作业,是住宅工业化的标配,传统建筑模式下,建筑质量依赖于个人施工水平,甚至还受到施工者身心状态的影响。
 
机械流水线作业则要稳妥得多,有开发商曾统计,搞工业化的项目,100套房只有一套漏水,而传统模式修建的,20套就会有一套漏水。
 
依靠流水线作业,生产出内外墙板、楼梯、预制梁柱等构件材料,等制作完成后再搬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施工、建筑、装修可以同步进行,缩短工期不说,还节约了不少施工成本。
 
万科就曾统计过,工业化住宅下、每平米建筑成本虽然要高出300元,但考虑到缩短的工期和省下的人工成本,及后期运营和保养总成本,实际比传统建筑模式更便宜。
 
住宅工业化在建造阶段的优势,主要还是缩短工期、减少成本,保证建材质量不打折扣。
 
在使用阶段,住宅工业化将避免多次装修,对建筑主体造成的伤害。


传统装修模式,都是在墙体内预埋管线,室内装修又通常需要5-10年,进行一次大的翻修,每次都要给墙面结构造成一定的不可逆损伤。
 
而住宅工业化,管线和结构完全分离,走架空层,维修前后,只需把墙板拆卸并重新安装即可。
 
墙面装修更是如此,一把螺丝刀,就能换下一块坏的墙板,避免了过去先铲灰、再粉刷的麻烦和墙体损伤。
 
目前在深圳的新建学校大多采用这种工业化建筑方式,建筑和翻修都十分方便,当哪处建筑诞生新一代技术的时候,直接更换即可,保证了建筑的活力,也延长了建筑寿命。
 
当住宅工业化普及后,或许不会再有23年就“英年早逝”的小区了~

版权及商务合作请加QQ/微信:288133963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