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关注!光明科学城创新与创业“双向奔赴”

深圳光明
2024-08-21


6月27日

央视新闻CCTV2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播出

师兄弟做“邻居” 创新与创业实现双向奔赴

广东深圳:楼上创新楼下创业 打造科创成果转化新通路

报道了位于光明科学城的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助力实现创新与创业的双向奔赴


在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楼上是研究机构,楼下是科创企业。在这个大楼里,既有穿着白大褂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穿衬衣西服专门把研究变成产品的创业者。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就成功地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的双向奔赴。



师兄弟做“邻居”创新与创业实现双向奔赴



易啸是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他的实验室在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大楼里。而在这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杨宗颖,他和易啸既是邻居,也是中山大学的师兄弟。博士毕业后,他们一个选择了埋头搞科研,一个选择了下海创业。



原本就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对师兄弟,又因为易啸关于靶向性人工DNA复制体的研究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项研究能够在活细胞内将大量突变快速靶向到指定的任意一段DNA序列上,且不会影响基因组的其他部分。





而这有望解决长期困扰杨宗颖的一个问题,“这种超长的DNA序列之所以没有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就是太贵了,而易啸老师的TADR系统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易啸的研究成果很可能帮杨宗颖解决他企业的痛点。


杨宗颖的主动串门,则让易啸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应用方向,“当时做这个1.0版本的时候,没想到我这个定向进化的技术还能够应用到长片段DNA的合成上,这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新方向。”易啸坦言。



而这对师兄弟能够在一栋楼里

碰撞出科创的火花

主要得益于深圳这套国内首创的

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打造科创成果转化新通路



这种模式在让科学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在打造这套机制的背后,深圳还做了哪些努力呢?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共8层:

  • 楼上6~8层,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支撑产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

  • 楼下2~5层构造产业孵化空间,为合成生物领域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共享实验平台及智库支撑。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

从科研端0~1,深圳先进院布局了合成生物大设施、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从1~10,组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帮助产业进行转化,未来我们还要打造这个“10~100~1000”的一个产业集群。


如今

创新中心已经架起一座座桥梁

助力初创企业

跨过成长过程的艰难起步期

加速集聚人才、资本

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要打造一个创新生态链

除了汇聚高端专业人才

做大基础人才的底子也很关键

为此深圳还积极推动高校建设


今年5月

经过近六年的筹建

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深圳理工大学

今年在广东省内招收首批本科生



6月23日,深圳理工大学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上千名家长和学生前来探校,了解这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而吸引他们来此的是深圳理工大学全新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

深理工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前沿的学科方向以及交叉领域。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包括已建成的学院、国家级平台、产业化平台、学院内的孵化器、以及产业园和基金在内的六位一体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落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产业生态方面,研究型大学的落地,不仅可以依托科研平台产出重大科研成果,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丰富专业的人才后备队伍。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

编辑:麦泳妤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一周事速览!中医院光明院区启用,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启动,更多热点请戳……


 通车!首辆车驶上深中通道


③ 好city啊!这么多“宝藏”咖啡店都在光明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光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