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修与气功胜劣辨(中)

陈兵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二、菩提心与执着心

 

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教徒修禅的第二加行,表明了修禅的根本宗旨。菩提意为觉,初学所发菩提心,指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宏大誓愿,这被概括为功课中常诵的四句偈: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密乘还加“福智无边誓愿集”为五宏誓愿。就实质言,菩提心乃众生本具佛性、自性清净心,一旦明心见性,性体上自然会具足五宏誓愿,而且非智不二、体用一如,虽力修万行而一无所住,不被烦恼系缚,不堕迷惑执着,表现出高尚人格、卓越智慧、勇猛无畏的精神。初学佛者真诚发宏誓愿,以为自己的理想,念念不忘,以此心修习包括禅定在内的六度万行,便会渐渐与本具净菩提心相应。以这种菩提心修禅,才能目光远大、胸怀开阔、心气沉着、力量充沛,不为声色货利所诱,不为毁誉荣辱所动,不屑屑于小成小效,不会因烦恼妄念而走火入魔。如此修禅,虽不求健身延寿而自然身健寿延,不求气感小效而自然浩气长存,其涤除烦恼、培植福慧、得大自在的效用,岂拘拘于自己健身延寿的气功所堪与相提并论。

 

相比之下,气功家们修炼、传授气功,正是缺了菩提心,而不离世俗妄心、执着心。高级者或求治病救苦、提高智能,乃至探索生命秘奥,为人体科学、两个文明的建设作贡献,这当然值得钦敬,但较菩萨之菩提心,心量未免嫌小。次等者只为自己打算,求治病健身,延年却老,好多拿几年退休金;或则求得气发通,以便逞能出名,创造自我价值。更次者则颇具商业眼光、赢利伎俩,想借教功大捞一把,腰缠万贯,美美享受一下现代荣华。如此类者,近年来实繁其徒。到处函授、办班、报告,广告上无不把某某名师、本派功法大吹一番,一派江湖气,而旨归莫不在钱,报名费动辄数十数百,一张门票卖几十元,没钱者请靠边站。这股商品化歪风,严重损 害了气功师的形象,破坏了气功的声誉。而其根源,并不在气功本身,而在于人的执着妄心。

 

《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以此心修禅,才能召致世间、出世间的殊胜果报,圆满开发自性潜能。因心若劣,其果报亦必下劣,功夫费了不少,收效却甚可怜,如《楞严经》所教诫:“因地不真,果召纡曲。”古谚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则仅得其下。”若只以庸常世俗执着心修气功,欲求健身延年益智,恐怕也仅能得其下效,请问气功师中,有几个活到一百来岁或几百岁、上千岁,及于佛门中之马鸣、龙树、千岁宝掌和尚者?若仅取其下,求出名发财,则恐怕只能得下下果报了。

 

三、有正加行与无正加行

 

佛教禅学,有其严整体系,修习禅定正行之先,必先具备加行——修禅应具的种种条件。诸加行中,最重要者即上述三归依与发菩提心二行。此外还有严持净戒、依善知识、忏悔业障、得闻思慧等必要加行,皆为气功所或缺。


1、严持净戒。佛法强调因戒生定,所谓“禅定心城,以戒为基。”戒基不固,禅定难成。戒,是自愿求受、自觉遵守的行为轨范,持戒,是一种行为自律、道德自律的良方。佛教徒所持戒,有在家众五戒、出家众沙弥具足二级戒及在家出家共受的菩萨戒等,其内容分为三类:一摄律仪戒,制止恶行,以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为根本;二摄善法戒,以行善为义务,所应行的善法包括慈悲护生、口恒善语、心常不贪不嗔,及力行六度四摄等;三饶益有情戒,以利益 、度化众生为义务。各种戒的实质,终归为不舍菩提心。学佛者经过庄严的授戒仪式持某种戒,请佛菩萨、诸天神众为监督,常以戒律自束,管束身口意三业,行为自能端正,道德自能高尚,非无戒散漫者所能比。若严持净戒不犯,则粗乱妄心自然止息,不会驰聘于声色名利,不会做损人利己亏心之事,无愧无疚,心理安和。以此心修禅定,则散乱掉举自易对治,安全稳妥,容易得定。

 

气功虽然也讲道德修养,但只是泛泛而谈,未强调为练功之基,也乏公认的道德信条及自律法则。不少气功师对此实际不大重视,表现出道德上可信度较低,说明其粗乱之心尚未寂静,如何能达细微的高深定境。

 

2、依善知识。佛教强调善知识为学佛的眼目,“一切功德皆由善知识而生”(《华严经》)。禅修,尤其须依止善知识——堪教授帮助自己习禅的师友。禅定善知识较一般学佛的善知识有更严格的条件:其人须持戒清净,烦恼微薄,具慈悲心,通达佛法与禅学,具有禅修的实践经验。修学密法,依止善知识(上师)更为重要,当上师者,一般须修习有成,最重要的是传承不断桥,法系清楚,以防假冒。选择明师,事关重大,极须慎重,互相须经长期观察。莲花生大师说:“弟子不观师功德,轻信依止者,如服毒药;师不拣择弟子而传法者,如走路不看犬,行当自蹶。”师若见地不正、烦恼较重、禅学不精,其邪见邪气具加持力,入于弟子身中,将会障其正道,非小可之事。

 

相形之下,气功家对择师一事,则较为草率。一般只看气功师功力大小、气感如何而从,不论其见地、道德、传承。实则功力大小、治病效果如何,情况颇为复杂,有跟本人有缘而现功力大者,有神鬼精魅加持而现功力大者,有因本人素质而现功夫大者,不能依功力大小而判其见地、所传功法的邪正高下。若只求学一种健身治病之术,不妨依止气功师。若求学佛或佛家禅定面依止气功师,则是错投门路,误了前程。

 

3、忏悔业障。大乘、密乘学佛者习禅,须先忏悔业障。密乘瑜伽所修四加行中的金刚萨百字明,即是忏除业障的密法。业障,指宿世今生所造的身口意恶业(活动),必然召致恶果报,成为修道的障碍。业障或表现为疾病,或表现为心理失调、心理变态,或表现为人事的牵缠、干扰、破坏。尤其在静定中,业障发现,会使人生病、受惊、入魔。业障之体,是储藏于心底层阿赖耶识中的心识种子,包括心理学所言无意识层中的各种心理压抑。学佛者通过向佛菩萨至诚忏悔,发露恶业,充分释放心理压抑,洗心革面,由观实相、持诵真言,将业障消灭归空,令心灵纯净,禅定中自少魔障。这其实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疗法。

 

忏除业障一事,为气功所不谈,故练功者难免无障。气功报告会、组场治病中,常见哭笑滚闹,丑态百出,即是业障的发现。近来报刊上屡见练气功者入魔发疯、心理失控乃至扰乱社会秩序的报导,便是缺了忏障加行所召致的恶果。

 

4、得闻思慧。佛教禅修,强调智慧为导。慧分闻思修三,修禅之先,应得闻思慧,起码掌握佛法的大意,尤其是禅定的有关原理、方法、要领。如此修禅,才能防止偏差,少走弯路。

 

相形之下,气功练习者则多乏气功学的基本知识,多数人就知道按某种方法练习,教练者的气功理论水平也多不高,不象佛教那样对当禅师者有严格的标准。气功家即使掌握气功学知识,而时下诸家气功学,多甚浅陋,只限于低层次境界,远不及佛家禅学。据笔者所知,一些名气功师,练功数十年,日常皆长坐不寐,确实刻苦,但竟分不清什么是正定,坐于微细沉没中数十年而不自知,实可悲悯。


更多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