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著见文殊——《花出青嶂》选章

赵跃辰等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唐杭州无著禅师,往五台山礼文殊菩萨,遇文殊所化老翁。

翁曰:“近自何来?”

师(无著)曰:“南方。”

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师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翁曰:“多少众?”

师曰:“或三百,或五百。”

师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

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

师曰:“多少众?”

翁曰:“前三三,后三三。”

翁呼童子致茶,并进酥酪……翁拈起玻璃盏,问曰:“南方还有这个否?”

师曰:“无。”

翁曰:“寻常将什么吃茶?”

师无对。

……师辞退。翁令童子相送,师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

童召:“大德!”

师应诺。

童曰:“是多少?”

师复问曰:“此为何处?”

童曰:“此金刚窟般若寺也。”

师凄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

 

此故事可分三段。

 

 翁曰:“近自何来?”师(无著)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师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翁曰:“多少众?”师曰:“或三百,或五百。” 此段双方是家常话,老翁问南方佛法情况,无著禅师所答无非自己所见所闻所知的南方僧侣寺庙情况,并无公案机锋的任何含义。

 

 师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师曰:“多少众?”翁曰:“前三三,后三三。” 此段被后人认为是很有机锋的,前三三后三三句,别说后人,当时的无著禅师也憋闷了很久。但是,实际情况是,这话本来完全没有机锋含义。就无著禅师所问,老翁也是将自己心胸里所知,无遮无掩,坦率直说。但是,老翁是文殊菩萨,在他心胸里,一切众生都在“佛法如何住持”这一问的范围内,所以他回答“龙蛇杂混,凡圣同居”完全是直说现状。但这话用我们普通人的心量去琢磨,就好像暗藏玄机了。此后,用前三三后三三回答多少众的问题,意思是说,多少要看你在什么样的心量下度量。这意思在最后,无著禅师又去问童子,童子的回答里可以看出。尽管这话在文殊仍然是坦率的一句直话,在我们普通人的心怀看上去,就像是极其玄妙的一句隐语。

 

 翁拈起玻璃盏,问曰:“南方还有这个否?”师曰:“无。”翁曰:“寻常将什么吃茶?”师无对。 这一段才真的是文殊菩萨用机锋的方式跟无着禅师交流。问南方有“这个”否,无着如果回答有,就落在明显的二元相对里面,触得厉害。所以,无著回答“无”。但这个就非常背了。被文殊菩萨进逼一句,“平常用什么喝茶?”无著禅师无法回答。 其实这时候的无著禅师还没成熟,如果成熟,要溜出这问题还是容易的。后代有很多禅师在类似的问题下全身而退。比如,举起手里茶杯喝一口道“用这个”。

 

    故事的最后段里,童子叫“大德”然后问“是多少”是禅宗后来常用手段,直接指示的是现行的心识,此识实不可以大小多少方位青黄等度量之


更多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