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1、自我观照-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编者按:释印顺(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称印顺导师、印顺长老、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杭州府海宁人(今属嘉兴),为近代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并重的大修行僧,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曾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颁日本大正大学的正式博士学位,为台湾比丘界首位博士。毕生推行人间佛教,为佛教,为众生。他也是慈济证严法师的依止师。为了纪念印顺法师,台湾省新竹市政府将曲溪里的南松桥,改称为印顺桥。文中的“师”指的印顺法师,“生”指的是法师的弟子(或学员)。转载此文,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同意文中观点。



 

生: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多人听了很多佛法,也读了很多佛书,甚至可以谈论高深的佛理,可是烦恼依然没有减少,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师:我觉得原因有二:一、所听闻的不是「正法」,得闻正法才称为正见。二、实践力不足,没有认真面对自己的烦恼,痛下功夫修正自己。

 

生:怎样检验自己有没有正见?一般学佛者很少会认为自己所学的不是正法,只有批评别人知见不正,很少发现自己的知见不正。

 

师:正见、正法不是一种权威,需要透过思惟抉择的过程,也就是在没有任何预设立场的状态下,不断地追根究底,并透过「正行」来自我检验。对于无法验证的部份,只能称为「信仰」,只要是经典所说的,都可以归纳为「圣言量」,这是正信,但正信是不够的,要由正见而正行才能解脱烦恼。

 

生: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具足正见?

 

师:大致说来,如果对四圣谛、业力、缘起、叁法印、八正道、六波罗蜜、慈悲喜舍有深刻的理解,成为生命的指针,就可以说是具足正见。

 

生:我也时常拜佛、打坐,可是当我静下来不做事也不「修持」的时候,就会觉得无聊,无所事事,会想找人聊天或找些事做,甚至想逛街、逛书店、看电视。我里面好像有两个我,一个是想学佛、断烦恼的我,一个是庸俗、无聊、懒惰的我,究竟是怎么回事?

 

师:请你试着回想一下,当你无聊的时候,你感觉到什么?

 

生:让我想想看,喔!对了,有一股莫名的浮躁不安、寂莫空虚的感觉,总想抓住什么才会安心。

 

师:好,那我问你,当你拜佛、打坐时,有这种感觉

 

生:很少,不过有的时候也会不想拜佛,不想打坐,觉得有点无趣,但是仍然勉力做完,如果一开始就有这种感觉就干脆不做了。

 

师:这是重要的讯息。可以说,这种无聊感只是被遮盖、转移而已。当你工作、休闲、甚至「修持」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事情占据你的心,这其实是一种「对无聊的压抑」。也就是说,你很少有机会认真面对自己,包括「无聊」的感觉,你的自我观照力其实仍然不足,还要再深入才可以断除烦恼。

 

生:当我生起烦恼时,有时也会自我分析烦恼的原因,然后忏悔、改进,希望以后不要再起烦恼,可是似乎不太有效。

 

师:我们先处理「无聊感」的问题,因为这是自我观照狠好的机会。如果起了烦恼,我们的分析常常落入「检讨外人」和「检讨自己」,检讨外在会把注意力放在外因,检讨自己又成了自责,这两种方式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生:那么要如何自我观照?

 

师: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心,什么都不要做。如果有什么思绪或感觉浮现,不用分析它,只是看着它的生起、转变和消失。你可能发现「无聊」只是一个感觉。

 

生:在自我的观照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师: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能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自己也不清楚的心理,或许你会发现内心堆积了太多的垃圾一些无用的、甚至有害的想法、需求和情绪。而这些未被处理净化的部份阻碍了心的灵活度和敏锐度,显得彷徨空虚。

 

生:要如何处理这些垃圾?

 

师:当你回到单纯的当下,看见一切只是缘生、缘灭相依相待的存在,这些垃圾不必要的,僵化的想法,就会逐渐被丢弃。心灵由觉知而打开,进入觉醒,绽放喜悦和自在,欣赏当下的存在:桌上的一朵花、路边的小树、小孩的微笑、川流的车辆、专的工作者,身边的许多小事物都让我们感到奇妙和无限的丰富。

 

生:当我们正在做事或「修法」时,能不能观照?

 

师:观照其实是很单纯的,随时随地都可以自动运作的,如果内心对于所作的事和所修的法没有执取、预期和添加解释,没有依赖,也没有操控,随顺因缘地作事、修法,这就是自由自在的心境,而这时很容易「见法」--一切是缘起无自性的存在,这就是自然的观照,不假外求,当下具足。这不是书本或老师可以取代的,需要自己去亲身体验。

 

生:内心有执取、有烦恼,怎么办?

 

师:这时,要先静下心来自我观照,看看自己对什么事情「放不下」,若有一点点的放不下,就表示对那件事没有完全透视其真相,如果能够以定心或转移的方法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舒解情绪,再来作智慧的观照,把执取的部份彻底消化掉,这样才能把烦恼根本消除,不会再生起同样的烦恼。

 

生:是不是要一件一件处理,烦恼的事情那么多,要处理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自在?

 

师:这是「历事练心」,借着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来学习智慧,净化自心,以后遇到类似的或其它的事,也能以智能和纯净的心化解于无形。当然,日久功深之后,就会愈加纯熟啦!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