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⑤《天台宗纲要》第四章 圆教

静权法师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编者按:静权法师,讳宽显,号实庵,籍贯浙江省仙居县工峻黄皮陈坑人,俗姓王,名寿安。一九〇五年师二十四岁丧父,悲恸厌世,投天台山国清寺,从师祖授能和尚座下,剃发为僧,受比丘戒。一九五七年静权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由于自知年高,应天台国清寺两序大众一再请求而回山安养。静权法师五十余年来,上求下化、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解行并进。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日(即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安详示寂西逝。春秋八十岁,僧夏五十六岁。造塔于该寺香光茅蓬侧。静权法师的佛教思想主要师从近代著名高僧谛闲法师,以弘扬天台宗教义著称。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四)圆教的因果

 

  圆教的因,是一心三观。吾人现前介尔一念六识妄心,体具诸法,即空假中(这是但举一念妄心以明,其实一切诸法,无不都是体具诸法,即空假中)。能明白这个道理,依此起修,便是一心三观。在这里,必须明白性德和修德的关系:性德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本是不可思议,圆满具足一切诸法,即空即假即中(就是圆妙三谛);修德是依性德而起修,念念回光返照,观照本具之性德。修德功深,性德便显。若没有本来具足的性德,便不能发起修德;若没有依性德起修的修德,也就不能显明性德。一心三观,是依圆妙不可思议的性德而发起的修德,从此起修,可以亲证圆教的三德涅槃。

 

  依性德而起一心三观的修德,这一心三观,不纵不横,不前不后,亦不一时。所谓纵者,如别教说:法身本来具足,般若渐次修成,解脱最后始满,如点水之纵氵;所谓横者,亦如别教说:法身、般若、解脱,各各别异,不相收摄,如烈火之横灬。今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如点水之纵氵,不如烈火之横灬,而如伊字三点∴,首罗三目∴。若言纵,则虽一点在上,而二点在下,不可谓纵。若言横,则虽二点在下,而一点在上,不可谓横。这是譬喻法身虽本来具足,而今实未失,般若、解脱虽今后修成,而实亦本来具足,不可谓纵;又法身今虽不失,而实为性德,般若、解脱虽本来具足,而实为修德,一性二修,不可谓横。法身如一点在上,般若、解脱如二点在下,所以说为不纵不横。三德即是三谛,因中名三谛,果中名三德。三德既即三谛,所以现在举果中三德的不纵不横,来说明因中三谛的不纵不横。又三谛在于一境,故不前后;一境历明三谛,故不一时。三谛既是不纵、不横、不前后、不一时,那么称三谛而修的三观,当然也就不纵、不横、不前后、不一时了。

 

  天台智者大师所说的《摩诃止观》,广明圆教的修因。一部《摩诃止观》,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在第七正观一章中,又开十章:一阴界入、二烦恼、三病患、四业相、五魔事、六禅定、七诸见、八增上慢、九二乘、十菩萨。

 

  今略述正观阴界入不思议境,以明圆教的修因。所谓阴界入,即是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这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摄尽一切法,这一切法,当下是不思议境。智者大师用梦境来譬喻不思议,他说:“为当依心故有梦?依眠故有梦?眠法合心故有梦?离心离眠故有梦?若依心有梦者,不眠应有梦;若依眠有梦者,死人如眠应有梦;若眠心两合而有梦者,眠人那有不梦时;又眠心各有梦,合可有梦,各既无梦,合不应有;若离心离眠而有梦者,虚空离二,应常有梦。四句求梦尚不得,云何于眠梦见一切事。”

 

  这是譬喻我们现在的宇宙万有,为当依自心故有?为当依他缘故有?为当自心他缘合而故有?为当离自心离他缘故有?若依自心故有,那么我们可以不籍外边的种种条件,而自于心中生出宇宙万有。而实自心中,不能生出宇宙万有,故知字宙万有,不依自心而有。若依他缘故有,那么假使令我们都没有自心,又何从得知宇宙万有。瓦砾土石,没有自心,也应该有它的宇宙万有了。而没有自心,实不能得知宇宙万有,瓦砾土石,实没有他的宇宙万有。故知宇宙万有,不依他缘而有。若自心他缘合而故有,但自心他缘各各不能生出宇宙万有,各既不生,合何能生?譬如一个盲人,不能见物,合多盲人,亦不能见物。故知宇宙万有,实不依自心他缘合而故有。若离自心离他缘故有,虚空非心非缘,应于虚空之中,忽然生出宇宙万有,而虚空中,实不能生宇宙万有。故知宇宙万有,不是离自心离他缘故有。这样,自、他、合、离,四句推检,都不能得宇宙万有出生之处,故知宇宙万有,即是无生,即是不思议境,不得于不思议境上,执为自生、他生、合生、离生。所以龙树菩萨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能这样观宇宙万有,便是修一心三观。观宇宙万有,不自生、不他生、不合生、不离生,便是空观;而复万法昭然,因果不爽,便是假观;当下即是不思议境,便是中观。观色法如此,观心法亦如此;观五阴如此,观十八界、十二入亦如此;观心法如此,观佛法、众生法亦如此;如此修观,正是圆教的修因!

 

  圆教的果,是三德涅槃。法身德,名性净涅槃;般若德,名圆净涅槃;解脱德,名方便净涅槃。三德涅槃,唯是一心,不纵横并别,名为圆证。

 

  天台智者大师《大般涅槃经玄义》,解释三德涅槃:“方便净者,沤和善巧,权能逗物,住首楞严,建于大义,或一阎浮提,或一四天下,或一大千界,或十方土,随诸众生,应可调伏,种种示现。无生而生,王宫七步;无灭而灭,倚卧双林。是以晨朝放光,大声遍告,正觉世尊,将欲涅槃,若有所疑,今速可问,为最后问。所以三界躃踊,八部悲号,献供填空,流血洒地,高幢翳诸日月,广盖遍覆大千,如经广说。乃至下者,作九法界身,非生现生,非灭现灭,不前不后,一时等现。然于寂灭,无所损减,于诸生死,无染无累,故名方便净涅槃也。

 

“圆净者,因圆果满,毕竟成就。原其初基,以大涅槃心,行如来行,持戒不杀,拥护正法,广宣流布,利益众生,回向大乘。感得金刚坚固之体,法身常身,圆满具足,获大涅槃,修道得故,安住于此秘密藏中。复能颁宣,广说一切悉有佛性,施与一切,常命色力,安无阂辩。虽破烦恼,亦无所破;虽圆智慧,亦无能圆;虽施众生,不得众生及以施相,是名圆净涅槃也。

 

“性净者,非修非得,非作业非与业,本自有之,非适今也,冲湛寂静,不生不灭。虽在波浊,波浊不能昏动,犹如仰观虚空月形,五翳不能翳。虽复随流苦酢,其味真正,停留雪山,虽没肤中,脓血之所不染,故名性净涅槃也。

 

“此三涅槃,不可相离,即三而一;不可相混,即一而三。虽复一三,即非一三;虽非一三,而复一三。会之弥分,派之弥合,横之弥高,竖之弥阔,微妙莫测,不可思议。”这是解释三种涅槃。

 

  大师又说:“德有三种:一法身德、二般若德、三解脱德。法身者,即是金刚坚固之体,非色即色,非色非非色,而名为真善妙色。真故非色,善故即色,妙故非色非非色。又真即是空,善即是假,妙即是中,例一切法,亦复如是。以是义故,名为佛法,名佛法界,摄一切法,名法身藏,名法身德也。般若德者,即是无上调御一切种智,名大涅槃明净之镜。此镜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净境。摄一切法,故称调御,是佛智藏,名般若德也。解脱德者,即是如来自在解脱,其性广博。无缚无脱,是广博义;体缚即脱,是远离义;调伏众生,是无疮疣义。如是解脱,摄一切法,亦名解脱藏,亦名解脱德。如是三德,不可相离,文云:‘法身亦非,乃至解脱亦非。’如是三德,不可相混,文云:‘三点具足,无有缺减。’当知虽一而三,虽三而一,虽复三一,而非三一,虽非三一,而三而一,不可思议,摄一切法,摄一切人。文云:‘我及诸子,四部之众,悉皆入中,微妙难思。’这是解释涅槃三德。

 

前面广引智者大师的话,来解释方便净、圆净、性净三种涅槃,和法身、般若、解脱三德。这里含摄着很重要的道理,所以不避烦琐,而把它抄录出来。虽然文辞较古,其实是说得很清楚的,希望于此详读精思。若能对于这些道理,洞然明白,那么,从凡夫地直趋佛果,中间就可以没有歧途和迂曲了!这是圆教修因所感的果,也就是十方诸佛同证的果。

 

天台宗纲要》第四章 目录

 

第四章、圆教 目录

(一)立名的意义

(二)圆教的根性

(三)圆教的道理

    甲、无作四谛

    乙、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

    丙、称性六度、十度

    丁、不思议二谛

    戊、圆妙三谛

(四)圆教的因果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1)随喜品

(2)读诵品

(3)说法品

(4)兼行六度品

(5)正行六度品

4、相似即

5、分证即

6、究竟即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不思议境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1、从假入空破

(1)见假

(2)思假

2、从空入假破

3、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破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