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⑪《天台宗纲要》第四章 圆教

静权法师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编者按:静权法师,讳宽显,号实庵,籍贯浙江省仙居县工峻黄皮陈坑人,俗姓王,名寿安。一九〇五年师二十四岁丧父,悲恸厌世,投天台山国清寺,从师祖授能和尚座下,剃发为僧,受比丘戒。一九五七年静权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由于自知年高,应天台国清寺两序大众一再请求而回山安养。静权法师五十余年来,上求下化、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解行并进。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日(即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安详示寂西逝。春秋八十岁,僧夏五十六岁。造塔于该寺香光茅蓬侧。静权法师的佛教思想主要师从近代著名高僧谛闲法师,以弘扬天台宗教义著称。转载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第四、破法遍。

 

  法性清净,不合不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原不可说破与不破。但因一切众生,多颠倒,少不颠倒,破其颠倒,令不颠倒,所以要遍破诸法。上面已说善巧安心止观,若真能善巧安心,定慧即当开发,定慧开发,则不须再讲遍破诸法;唯有欲善巧安心,而不能相应,于是就须要以即定之慧遍破一切颠倒,所以接著要讲破法遍。

 

  然破法要依门,门有多种:有以文字为门,有以观行为门,有以智慧为门,有以理为门。现在不论后三门,但论文字一门。文字门即是教门,教有四教:谓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现在且置前三教,但说圆教。圆教中又有四门,谓有门、无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现在且置余三门,但说无门。无门,即是空无生门,即用空无生一门,便可以遍破诸法。

 

  依空无生门破法,有三种:(一)从假入空破;(二)从空入假破;(三)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破。

 

(一)从假入空破。

 

  假有二种:一、见假;二、思假。

 

  一、见假。

 

  破见假以入空。见是见惑,有单四见、复四见、具足四见等。于一见中,又有五利使、五钝使,所谓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取,是五利使,贪、瞋、痴、慢、疑,是五钝使,历三界成八十八使。乃至六十二见,一百八见等,每一见各具八十八使。见惑的名相,已见于藏教章中,现在不再谈。这许多见惑,凡夫误认为真,其实都是假的。假有三种:1因成假、2相续假、3相待假。

 

1、因成假。因了其他因缘而生起的,叫因成假。例如因了内六根、外六尘而生起一念的心,这一念心完全因内六根、外六尘而生起,本无实体,叫因成假。

 

2、相续假。前念后念,相续不断,叫相续假。例如一念的心,刹那相续,生灭不住,本无实体,叫相续假。

 

3、相待假。待有而有无,待无而有有,叫相待假。例如待于无心,而知有心,此心非实,待无而有,叫相待假。

 

  现在姑举破单四见中的有见以入无生门。例如有人执一念心为有,便堕有见,即须破除。先从因成假破,用龙树菩萨《中论》所说“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四句,破令尽净,便入无生门。

 

  怎样破法呢?谓观此一念心,为从根生?为从尘生?为根尘共生?为离根尘生?若从根生,根中有心故生心?根中无心故生心?根中若是有心,则根中便有二物,一是根,二是心;若说根和心即是一物,这样便是把事实混乱了;又根是能生,心是所生,若根即是心,那么弄成能生即是所生,能所也分不出来了;根中若是无心,无心而能生出心来,那么一切无心之物都应生出心来,一切无心之物,既不能生出心来,可知根中无心,也就不能生出心来;如此推求,知一念心,不从根生。

 

  若言心从尘生,今问此尘是心故能生心?非心故能生心?尘若是心,既已非尘,又变成心自生心,还同根生破;尘若非心,非心又何能生心;如此推求,知一念心,不从尘生。若言根尘合生,若根与尘,各各能生心,则不合亦能生心,各既不生,合又何能生?如此推求,知一念心,不从共生。若言无因缘生,既无因缘,又何能生?如此推求,知一念心,不从离生。这是推因成假破有见入无生门。

 

  若不能于此悟入无生,即转从相续假破。谓此一念心,为前念灭故后念生?为前念不灭故后念生?为前念亦灭亦不灭故后念生?为前念非灭非不灭故后念生?若言前念灭故后念生,前念灭中有生故后念生?前念灭中无生故后念生?若前念灭中有生故后念生,既说前念灭,灭法中何得有生法;纵使灭法中有生法而能生后念,那么便是前念生故后念生,而不可说前念灭故后念生;若前念灭中无生故后念生,既无有生,何能生后念。若言前念不灭故念生,便成念自生念,前念既不灭而能生后念,那么一念中便有了两念,一是不灭的前念,二是所生的后念,当然没有这种道理;若说前念即是后念,却又弄成能所不分,也就混乱了事实。

 

  若言前念亦灭亦不灭故后念生,灭和不灭,二法相违,既灭就不可说不灭,若不灭不可说灭,若前念中自有二法,谓一是灭法,二是不灭法,灭和不灭二法合故能生后念,那么就变成共生了;若是共生,那么须灭和不灭二法各各能生,共方能生,若各各能生,又成二生,便成了二个后念,若各各不能生,共当然也就不能生。若前念非灭非不灭故后念生,为有此非灭非不灭?为无此非灭非不灭?若有此非灭非不灭,便是有因,既是有因,即同前破;若无此非灭非不灭,便是无因,既无于因,又何能生?这是推相续假破有见入无生门。

 

  若再不能于此悟入无生,即转从相待假破。谓此一念心,为待于无生而生?为待有生而生?为待亦有生亦无生而生?为待非有生非无生而生?若待无生而生心,有此无生?无此无生?若有此无生,便成有生,可得谓无?若无此无生,既无此无生,又何所待?若待于无而能生心,那么一切龟毛兔角,都应该能生出心来了。若持有生而生心,那么从生有生,即成二心;又持有生而生心,生和生是相同的,何名相待?凡物总是相异,方可相待,如待短而有长,待东而有西,不应长自待长,西自待西。若待亦有生亦无生而生心,有生、无生是二法,若二法各各能生心,便成二心,各各不能生心,则合亦不能生心。若待非有生非无生而生心,既非有生非无生,便是无因缘,从因缘求,尚不可得一念心的生处,何况从无因缘求而当可得?既无因缘,何能生心?这是推相待假破有见入无生门。如此破有见后,若转堕入无见,再当从三假推破;乃至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乃至复四见、具足四见等,都要这样的推破。是为破见假以入空。

 

  二、思假。

 

  破思假以入空。思是思惑,思惑是贪、瞋、痴、慢,欲界具有四种,色、无色界但有贪、慢、痴三种,历三有十种思惑。三界共分九地,地地有九品思惑,合为八十一品思惑。思惑的名相,已见于藏教章中,现不再谈。这些思惑,也要用三假推破,入无生门。

 

  现在姑举破欲界贪以入无生门。例如有人贪欲炽盛,无法调伏,即须破除。先从因成假破,谓此一念贪欲心,为从根生?为从尘生?为根尘合生?为离根尘生?若从根生欲心,那么未对尘时,根应自能生欲,而不对尘,根实不能生欲,故知欲心,不从根生。若从尘生,尘本非我,纵能生欲,与我何干;又尘和心异,何能相生?故知欲心,不从尘生。若根尘合生,应生两心;又各各既不生,合亦不生;故知欲心,非根尘合生。若离根尘生,既离根尘,便无所有,无所有而能生,便是无因生,无因不能生,故知欲心非离根尘生。这是推因成假破欲界贪入无生门。

 

  若不能于此悟入无生,即转从相续假破。谓此欲心,为前念灭故生?前念不灭故生?前念亦灭亦不灭故生?前念非灭非不灭故生?若前念灭故生,前念已灭,已灭便无,无又何能生后念?若前念不灭故生,前念尚在,后念又何能生?若前念亦灭亦不灭故生,灭和不灭,二法相违,相违不能生。若前念非灭非不灭故生,既非灭不灭,便无所有,无又何能生。这是推相续假破欲界贪入无生门。

 

  若再不能于此悟入无生,即转从相待假破。谓此欲心,为待有生而生?为待无生而生?为待亦有生亦无生而生?为待非有生非无生而生?若待有生,从有生有,何名相待。若待无生,既无所有,又何所待?若待亦有生亦无生,有无相违,以何为待?若待非有生非无生,既非有无,即是无因,无因何待?这是推相待假破欲界贪入无生门。

 

  如此破一品思惑,即显一分真明,辗转破欲界九品贪欲,乃至破欲界九品瞋、痴、慢,也用此法;乃至色界四地三十六品贪、痴、慢,无色界四地三十六品贪、痴、慢,都要这样的推破。是为破思假以入空。

 

天台宗纲要》第四章 目录

 

第四章、圆教 目录

(一)立名的意义

(二)圆教的根性

(三)圆教的道理

    甲、无作四谛

    乙、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

    丙、称性六度、十度

    丁、不思议二谛

    戊、圆妙三谛

(四)圆教的因果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1)随喜品

(2)读诵品

(3)说法品

(4)兼行六度品

(5)正行六度品

4、相似即

5、分证即

6、究竟即

(六)十乘观法

    第一、观不思议境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

第四、破法遍

1、从假入空破

(1)见假

(2)思假

2、从空入假破

3、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破

    第五、识通塞

    第六、道品调适

    第七、对治助开

    第八、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

    第十、离法爱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santmat.cc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