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七讲 如何得见明体《藏密心要十讲》

邱陵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编者按:必须要承认,密宗在实修教理上保存了更多的传统,其次,相对于汉地流行的汉传佛教,密宗的教导更接近实修,毕竟修行是要禅修打坐的,光耍嘴皮子可解决不了实修中的疑惑。邱陵先生的《藏密心要十讲》基本囊括了西藏主要实修派系的理论,虽然文章写作时间比较久远,但是正好更接近原汁原味。Sant Mat实修自有层次分明的精致教导。转载此文,谨供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各位看官慎勿据此实修。


第七讲 如何得见明体《藏密心要十讲》

 

第一节 什么叫做明体

 

明体,这是梵文或藏文的译名,与真如妙心、自性清净心、涅槃妙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心、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名称皆为同体异名。贡噶上师在《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一书中说:“法性圆成、真如胜义、如来藏、自性界清净、离边、双融、越心、唯一明点、法性、智慧、空性、寂静、秘密、明照自在、本觉智、本来清净,虽有如是多名,皆为离心戏论之法身也。”陈健民上师在《大手印教授抉微》一书中认为,佛教典籍所用“心”字最为混杂,他主张用“明体”代真如妙心、涅槃妙心、如来藏心等名称。他指出:“心字既如此易混杂,在证量上亦非单心孤证,而系包括色心二法之一切缘起,一切体性之明体现证,故不如斩钉截铁根本不用此心字,无论其妙至何等程度也。‘明’乃心物二者之智悲化,‘体’即心物二者之本体。”

 

由此可见,所谓明体,是一种脱离妄念、执着和无明的光明、清净体性。这种体性是人人本来具足的,是法界相性真实的本来面目。刚波巴大师《大印讲义》对明体有三喻、五喻。三喻为:宽敞无可取如无云晴空;无分别不散动如波静大海;明了安住如无风灯烛。五喻为:境相宽坦如虚空;正念周遍如大地;心住不动如山王;自证明了如灯烛;净识无分别如水晶。贡噶上师解释《祝拔宗契合俱生大手印导引》加行时指出:“三际顿断,本明毕露”、“三际顿断,觉有明净者现”,即指明体。“三际”指过去、现在、将来三时。入定得见明体的境界,是一种光(左氵右丽)(左氵右丽)、圆灼灼、赤裸裸、空洞洞、不觉有我、内外气息停灭同时俱生的境界。

 

实际上,得见明体即是见性,依禅宗“不破初关不闭关,不破重关不住山”的诀要而言,得见明体等于破初关,这对学密行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关,属于密宗是乘胜义谛的证量。佛典认为:“一见明体,得登初地。”初地指十地菩萨中之初地。得见明体并非易事,须得上师的加持及行者本人精进实修。上上根器的行者可能在上师指示刹那悟入明体,但普通根器行者往往经长期修习而未得见明体,甚至终身未得见明体,此种情况比比皆是。至于未得见明体而为人师者,亦所常有。语云:成就之上师如清水,能洗尽弟子之罪业;未成就之上师如浊水,愈洗弟子愈浊。未得见明体者,实不足以为人师表。

 

得见明体既然如此重要,所以上师往往设法令未见到明体的弟子能见一见明体,哪怕是认识一下明体的轮廓也好,以便弟子明确修持的目标。据《大乘要道密集》中《大手印九种光明要门》一文及其他法本所载,婴儿、醉后、闷绝、大惊、大乐、睡眠、呵欠、喷嚏、死时等缘,明体亦有偶然显现机会,不过时间极短,而行者无把握之力,所以不能体会;纵能体会,亦无利益可言。但是,上师可利用行者惊时以显现明体,让弟子认识一下。

 

此法为在弟子静坐已入定时,上师忽然大“呸”一声,或突然问一声:“你现在心在何处?”使弟子吃惊而明体显现。但此种显现往往偏于明相,例如紫金光芒或清净的光闪现,只见明体轮廓,难得见明体全部,而且弟子是否立即发现明体,还视上师的加持力如何、弟子时机及受惊程度如何而定。

 

第二节 明体四条件

 

明体一般以无云晴空为喻,但陈健民上师认为,无云晴空只是明体的一部分重要条件,尚有其他条件亦当同时现起,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明体的正面,即本面、本元,作明确的揭示。他在《大手印教授抉微》一书给明体定出了四个条件,特介绍及诠释如下:

 

一、明相——这是明体的外轮廓;亦无云晴空的外轮廓,行者定中如戴水晶眼镜,见山河大地一切事物,非常清净,非常洁白,触处皆明,随时皆明,渐加厚严,充满上下四方中央,而不见有行者之身。这种明相,并非在眼角一闪,或惟见淡月,而是真实的无云晴空。不少行者修持久之,眼前仍是黑暗一片,不见明相,如此当然谈不上得见明体。要得见明体,必须先见明相。

 

二、无念——无念即无妄念,只有无妄念才能定力湛然,慧眼灼然,心地坦然,易于得见明体。

 

三、心离能所——此指无能执明体之心,亦无所执明体之境。明体显现时,行者之心虽明明白白,但并无执持之心;此时之境虽清清净净,但并无执持之明体。行者只感到舒服、恬淡、坦荡、宽松等。

 

四、气离出入——指呼吸停灭。气不出,因无妄念的缘故;气不入,因无执着的缘故;气亦不住,因无我的缘故。此时任由明体自生自显。

 

陈健民上师又根据《察察堪布大手印口诀》所载明体初、中、后三相,补充修订如下:

 

初相——明体虽已得见,不能常时自生自住,因无明系统中一切妄想、散乱、昏沉、掉举,交错而至,如水瀑流,此时当知皆可将它们汇入明体大海,所以宜分别摄持以入明体,不加抑制或改变,即在一切心理现象欲现时,就其本位汇入明体。

 

近住相——明体自生自住,时间较长,无明系统所属的法渐渐减少,如细流缓注,流于平地。此时但令明体自住力加强相续,对此细流,不以其减细而喜;亦不以其略有而可虑,这因为它们亦是明体的缘故。

 

后住相——如水波不兴,大海平静。即明体澄清一如,入于专一明体之境;此中能住亦明体而非我,所住亦明体而非境。

 

修持明体的进步情况,先是基本条件明相现起;立即进步到无念;由无念再进步到外气停灭,复进步到内气停灭;此时心离能所,于是四相具足,明体自然自住。但是,行者修持中并不座座皆能具足四相,初修者往往仅能现起明相,余三相往往有得有失,必须多次修习纯熟,方能有时发现四相具足。

 

第三节 得见明体修法

 

行者在得见明体、认识明体之前,必须对上述有关明体的原理有确切的见解,应把上师的指示,转成自己心地所有,对修持明体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这称之为“法身见”或“俱生智见”,如此依见试修,才有成功之望。

 

专门修持得见明体之法有多种,这里选择的是陈健民上师选定的修法:

 

一、椎击三要诀

 

本法出自大善解功德主大师原著、贡噶上师传授的《椎击三要诀胜法解》一书,其撮要口诀为:“心注眼,眼注空”,即心专注于眼,眼专注于虚空。此为一切要中之要。

 

陈健民上师概括三要如下:

 

(一)得见知体——经上师指示及自己所得“法身见”或“俱生智见”,在此胜解上了知如是之明体,非止非观,坦然自在(见)。

 

(二)明体自住——既了解明体坦然自在,务令明体自生自住,不加行者本心之造作与修整(定)。

 

(三)摄显起用——在寻常日用之间,任何所显应了知皆为明体自显,不加断治,摄归明体,所谓“所显明空赤露食”是也(行)。

 

初得坚固,次则显起真正妙用(果)。

 

以上三要中,第一切得见知体,要求行者具有明体是坦然自在的、它是自己的本相、本来面目的见地。因为法身、自性并非外来,也非昔无今有,而是自己的本性。第二要明体自住,要求行者在座上修持明体时,任由明体自生自住,万不可以造作心、摹拟心、修整心、紧张心、散乱心等去搅乱明体。这就是“不擒不纵离妄念”,而由明体任运。第三要摄显起用,主要用于下座后行、住、坐、卧时修之,要求行者对任何日常事务,皆视为明体自显,摄归明体。如此修持,明体自会显现及日渐坚固而发生妙用。

 

二、三虚空相应法

 

本法录自贡噶上师所传《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一书。所谓三虚空相应,即是三虚空融合,指无云晴空、眼根的观空、心地的明空合而为一。

 

配图见《图解大圆满》第六章第八节


外虚空指地云无风的晴朗虚空,当此时节,无云则虚空独朗,无风则双跏不致受寒,后脑不致当风。盖此二处受寒入骨,殊不易治。

 

内虚空指七支坐,观心澄空,眼根凝视于虚空空寂,而明亦存在于前面虚空。凝视虚空以十六横指远为定量,宽如牛轭。坐法上半身宜略后仰,以促成明相易现,且令上行的散乱气,下回小腹(即气海),以减少妄念及掉举,亦易于目视前面虚空。所以七支坐的第五支劲曲,下巴压喉结,可不必依。第一支双跏趺,行者易于为此固好,如不能修此,亦可改为金刚萨埵坐式(单跏坐),正好与松缓之心相应。但依自然姿势不加勉强,气自然能随空性力而趋入中脉。

 

密虚空即无缘无修,维不散乱,凝神、朗然、澄湛、镇定,任运而住。

 

此外、内、密三虚空,外者为相,内者为用,密者为体。又外者为喻,内者为理,密者为量。当三者融合顿现,不可分离观察。未得见明体时则为试修,既得见明体,则在证量上至少能现虚空的外轮廓,即明体的明相与本体。

 

三、旷野陈尸法

 

本法出自大手印夜瑜伽修法。仰卧,足下置高枕,使腰部不致因臀高足低而感不安。双手各握金刚拳(即以拇指抵无名指末节,而以余指握固之)置身之二侧。枕头之枕不宜太高太低,务令头与胸约相平,身心舒适为度。似身如死尸,陈于旷野;心离分别而契合于明体,如无云晴空。心宽坦如痴睡在床,不存勤勇修习之想;如此可真实现起死回生无云晴空,较之昼瑜伽更易于出现。

 

本法以大痴的睡眠,而契合大手印的光明,最为快捷殊胜。

 

四、吐气离心法

 

本法传自诺那上师,十分简单,为最高最速成佛之法。

 

行者跏趺坐,吐气一口,心随此长气而出,于是心气二者,离于自身,汇入法性,即住此法性。

 

五、猝然顿住法

 

行者提所得“法身见”之正念,顿然坐,猝然而住,但住此顿然圆满轻快的明净中。若起散乱心,但观其体性,而摄归明净中,不可随其散乱,亦不可抑其散乱,须知此散乱心,出于明体,亦复入于明体,如鸟归巢。如散乱心数数生起,无力摄归明体,则暂时下座,经若干时间,觉内心“法身见”极有力时,又猝然坐下,顿住明体。

 

陈健民上师认为,如上四法,可单独修,可混合修。初上座吐长气,即第四法;猝然而住则为第五法;心注眼,眼注空,为第一,第二法;下座前觉座中有昏沉相,顺便仰卧床上,则为第三法。

 

经以上诸法试修,行者一旦得见明体,方可趋入大手印四瑜伽的修持。陈健民上师根据历代祖师的指示及自己的修持经验,力主先得见明体,以此为分际,方可趋入大手印四瑜伽,经过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瑜伽的修持,使明体更加坚固、纯净、完善而发生妙用。在试修未得见明体期间,总以不离所得“法身见”为主,一旦得见明体后,趋入大手印四瑜伽正行,则以不离明体为主。盖直取真如空性,必先得见明体,明体即是证得真如本性空体之基础。明体即是专一瑜伽所当一心专注之所,亦即大手印止观双运的起点。止在此明体微细轮廓;观此轮廓的明相,一旦圆满证得,即是法身光明,即是大手印。离戏瑜伽之修持,在于去除专一于明体上的执着。一味瑜伽则使一切世俗威仪、事业、烦恼能与明体相契。无修瑜伽使明体胜义与世俗万象圆融纯熟,不假修证而生妙用。由此可见,以一明体,而概括大手印四瑜伽的全部修持。详细修法,请参看拙撰《藏密大手印探奥》一书,此处不赘。


 

第一讲  菩提心释《藏密心要十讲》


第二讲 求师须知《藏密心要十讲》


第三讲 灌顶的意义《藏密心要十讲》


第四讲 闭关要领 《藏密心要十讲》


第五讲 如何引气进入中脉《藏密心要十讲》


第六讲 如何修持空性《藏密心要十讲》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