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无记:“禅修时什么都没有想、头脑一片空白”

明 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


关于无记:“禅修时什么都没有想、头脑一片空白”

 

编者按:有读者要求公众号介绍下关于“无记”的情况,因为有行者误以为“禅修时什么都没有想、头脑一片空白”为定。特摘录台湾智谕法师、南怀瑾老师的两篇短文供大家参考。标题为公众号添加。

 

智谕法师:“宁可落入昏沉,不可落入无记

 

智谕法师,(1924年11月12日——2000年11月14日) 台湾省西莲净苑的开山住持,主弘净土。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手。千万不要今天东,明天西,以为总是一处掘,没有味,不如换个位置,有新鲜感。

 

修念佛法门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天天念佛太单调了,不如换个位置,有新鲜感。

 

修念佛法门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天天念佛太单调了,不如换换口味,诵经啦,拜忏啦,朝山啦,修密啦,参禅啦……。那好像掘井一样,不能专心一致,是不会得水的。

 

坏道人心的,有两个大敌,一个是散乱的,一个是昏沉的。妄想纷飞,烦恼重重都是散乱,初学佛的人首先应予对治。

 

对治散乱的方法,要先用“观”后用“止”。其实止与观没有办法绝对分开,修观必归于止,修止必归于观。发觉烦恼起,立刻念阿弥陀佛治,这便是观的功夫;念佛号则烦恼止息,这便是止的工夫。

 

不过观出烦恼,须立刻用佛号对治以求止;不可总是只观烦恼,不知道念佛对治。那样,势必随着烦恼转,愈观烦恼越多。所以初学佛的人,应多念佛,少起观。纵然起观照,在观出烦恼后,就应立刻放下烦恼,脱离烦恼,离开烦恼便是止。不可久久观烦恼;若是久久观而不休止,反而会增长分别心,增长烦恼。

 

这样,久久用功,佛号渐熟,烦恼渐轻,自己可以感觉出来,烦恼减轻一分便得一分清凉,身上重担也减轻一分。不过,短时间无法办到,必须假以时日,同时,还得看各位根基的利钝,钝的人比较迟,利的人比较速。

 

散乱渐伏以后,容易产生两种障碍,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无记。大家必须注意,宁可落入昏沉,不可落入无记。昏沉便是打瞌睡,自心昏昧,不能念佛。所谓无记,是既不散乱,也不昏沉,而是什么都不想,那愚痴法,是外道法。当落入无记时,大家可以用想,但是不可于想中生烦恼,所谓“善心一处住不动”。这样修才是对的,一味无想着落入无记,便错了。

 

我们的心经常住于三处:“善、恶、无记。心住恶,不对;心住无记,更不对,甚至比心住还坏,因为心住恶,还可以生善之机,心若住无记,既不断烦恼,又不忏业障,也不修功德,永远没有生善的时候,所以说是最坏。虽然善记善报,恶记恶报,无记的没有善报,也没有恶报,但那只是以石压草,埋头过日,到后来终必要堕落。所以我们应该心住于善,广修功德。

 

对治散乱在于求止,对治昏沉要用观照。

 

讲到止观法门,大家容易联想到天台宗,认为止观法门,是天台宗所独有;其实不然,止观是世尊所说。佛说的一切法门,都要用止观方便。天台宗不过与以充实提高,把这修行法门说得更具体可行罢了。

 

念佛也用止观,甚至唯有念佛法门的止观,才是最圆最顿的。

 

本文摘录自智谕法师:《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南怀瑾:“佛者觉也,是觉性清明!不是无记!”

 

编者按:南怀瑾说:“佛者觉也,是觉性清明!不是无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真正的证悟者,他的证悟体验是对自己的当下状态了了分明,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性境现量通三性”,三性,我们翻开后面的表,哪三性?三性有两个东西,普通所讲的三性:善、恶、无记——三性。(怕有些新的同学不知道,有个别人不知道,要写一写给他们看。)这叫三性。唯识还有个名词也叫三性,可以加这个(无)——三无性,那个再说。所以学了唯识更要知道,我们讲转识成智啊,拿儒家的道理来讲就是“去恶为善”。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是八个字,没有什么,你不要认为打坐啊、神通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转恶为善”,就是佛境界。

 

不过善恶的两个相对中间,中间还有个路线的——无记。无记等于是中性。我们这个人性——这个人性不是讲本性啊!阿赖耶识后天的人性染污以后,我们这个思想心理不属于善的、就属于恶的,善恶两个性。

 

昨天我在下面听我们显明老法师讲《法华经》,很大胆的告诉大家一句话,《法华经》的道理,他说一切佛还有恶法。不要搞错了,认为一切佛没有恶;也有恶。我在下面听着,哦,好!这位师兄不错,很大胆的;也是真正佛法,并不是大胆,是天台宗的道理。不然的话,佛的种性就不具足一切;具足一切——具足一切善,也具足一切恶。[引磬响]

 

但是,成了佛的人,纯善无恶;念念恶起来他就转了,转成善的一面。等于善恶是阴阳面,他阴面一转了,他就翻过来是阳面了。凡夫是翻不过来。但是有三面,有个中性的一面,阴阳两界中间是无记。

 

无记我们很多哦!常常有时候我们思想停留住,脑子愣住了,发愣了、发呆了,看花也好、读书也好,你们读书经常你看,读了半天看不进去,就是这么……尤其年轻人看书,所以记忆力没有,记忆力不好,书也看不进去。你们年轻读书,都造的无记业太多,脑子昏的,真的哦!畜生道、猪、牛就是无记多,无记生昏沉,昏昧状况。所以我们记忆力不够,容易失念等等。所以失念也是过错,是无记业。因此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打坐啊、学佛啊、求空啊,你拼命求空,你修的是无记啊!无记不得了的啊!

 

所以诸佛菩萨慈悲,尤其是弥勒菩萨吩咐无著菩萨著《瑜伽师地论》,把这个修持道理非常清楚地分析告诉你。往往把无记的这个境界当作入定,很多很多不计其数的人这样下去,很严重的!

 

佛者觉也,是觉性清明啊!不是无记啊!呆住了、停留不起念头,正在无记中啊!要注意啊!

 

本文摘录自 南怀瑾《唯识与中观

 


尤迦南达对不杀生(非暴力主义)的精微教导 附:南泉斩猫 公案一则


印度修行精义:《曼都卡奥义书》与《依沙奥义书》


印度修行精义:关于《奥义书》


印度修行精义:个体与宇宙本体的联结


印度修行精义:何谓瑜伽?


印度修行精义:唵(OM)与意识的四种状态 (下)


印度修行精义:唵(OM)与意识的四种状态  (上)


“这些年被误解的上帝”  ——上帝是谁?


解密修行的本质  ——修行是逆创造过程返回源头的过程


没有最伟大,只有更伟大~这个世界没有100%的“道成肉身”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