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4)

弟子妙吉整理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九


要是光到禅堂里用一下功,其它是时间不用,这个功夫还是不行。因为你在一切时间打妄想,就要在一切时间用功,要不是一切时间来用功啊,那就光是打妄想了!在这烦恼之中,眼睛所看到的这一切,有一个贪心,有一个染心,有一个爱心,或是欢喜心,有这一念,功夫就没有了!很细致。用功要在平常,平常一切时中一定得有功用,因为我们一切时间打妄想,不要贪,不要爱,贪爱这是修行很大的一个障碍,要自动的把他去掉,习气毛病去一分,功夫就得一分好处。要在信心之中作功夫,没有信心哪,做什么也不行,信能成就一切!


到禅堂里只能是来用功的,行香的时候功夫在,坐下来功夫也要在,功夫不在,那你做什么去了?打妄想!这不知不觉就打妄想了,功夫就丢了,这就是心粗,要细心的来做功夫,你这个心不细呀,功夫不得现前。止了静,不是什么事情都放下来了吗?白天所有长长短短的不要继续,时时刻刻使这功夫在,你管他妄想怎么翻天覆地呢?你不管!你只管这个功夫在,你不要管他用上用不上,打妄想不打妄想,都不管!只管有这个功夫,这个样子嘛,还算一个用功人!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是一个妄想,你想得一个什么这都是妄想,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功夫用好,这就是得好处、得利益的根源!把自己的所爱,所贪,这一切叫它不在了,只有功夫在,什么是功夫呢?这些贪爱不在了,就是功夫!不是另外还有一个功夫。


在禅堂里边不管用什么功,都不要用劲,不要鼓着劲硬叫他在,细心的、轻轻的只要有这个意思在就行了。用功要知道粗细深浅,从粗到细,从浅到深,全靠自己做,你就是有人帮忙说也不行,做功夫的事全靠个人,要放得下,放下什么呢?就是日常之中你所想的,你所爱的,你所忘不了的,那个东西要放下!你要不放下的话,你依旧还是在那烦恼之中过日子。


用功第一条,不能管他人的长长短短,通身放下,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功夫,说这个功夫难用,实在也难,你有一丝一毫的放不下,这功夫不得现前!有人用功上火,头疼胸闷,那就是没有善调身心,意念太重了,你不要用劲,不要竖着腰杆子紧往上提,也不要往那儿一趴,头一勾,准备睡觉了。用功开始要端身正坐,很细致的照顾这个功夫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看话头也是这样,要时时刻刻忆念不忘,你会念佛,也会看话头,你会看话头,也会念佛,不是两个用法,都是一样的。


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看华严经,功夫用的很好,外号草鞋老公,他不穿其它鞋子,就穿草鞋。说这个皈依弟子对师父恭敬的太很了也不好,你收这么多的皈依弟子,你要没有得到佛法的实际呀,你避免不了被他转,弄不好会给他当儿子,就这么狠!以前他们说,宁吃千家饭,不受一家供。这个草鞋老师公,他跟曾国藩有缘,他早晚到衙门里,谁也不管,他看他徒弟嘛。那天大家都看见了,他到曾国藩夫人房里,夫人马上就生了个小孩,生下来很聪明,后来书读的也很好,这时候,虚云老和尚就在鸡足山了。


曾国藩他跟虚云老和尚是亲戚,也弄不清曾国藩的母亲是老和尚的姑姑,还是老和尚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姑姑,反正他们是亲戚,跟老和尚经常来往。老和尚知道草鞋老师公给他当儿子。你说这个人就是功夫好,生死没了还是不行!有功夫只能说有点福报,生死没了,还是要贪染社会上这些五欲。曾国藩他这个儿子贪心好大,十多岁就找了几个女的,虚老和尚是个好意,到他家里找他找了五六次,他不见。就是今生修持好,来生有福报,有福报是有福报啊,福报会造业!


老和尚说云南督军唐继尧,他前生也是个和尚,他自己也知道他前生是个和尚,他不是护老和尚的法吗?老和尚劝他,唐居士,你还是出家吧!他说,我过几年再出家,这些事还没办了。你要等到事情办了啊,那事情就办不了啦,结果他还是没出家。你没有一定的受益,你就是知道你前生是个和尚也不行。


我们出家学佛要学古人不执着,不要分长分短,你是这样,他是那样,弄得不安生,一定要学古人,不住相,不执着,修行就这样修。


佛教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有些改变,佛教并没有改变,变来变去,也不能出这些范围,这一个时代跟一个时代,都有抵触,假若说这个人要是掌握了国家政权,他想变他就变,别的人也没有办法。佛教在这个时代存在,第一条,佛教不反对任何时代的政权,也不占领任何时代的政权。佛在世,与世无争,仁活万物,那就是跟谁也没有什么亲,也没有什么怨,这个样子嘛,我们佛教才能永远存在。


你不管怎么样,你是个佛教徒,这个世界上怎么样变动,你不要有疑惑,你不要有抵触!那不是解放初期,这几个人都是谁啊?第一个李济深,还有湖南那个唐曾智、陈铭枢、程潜,程潜他是湖南省的省主席,国民政府办黄埔军官学校,蒋介石是校长,程潜就是副校长,周恩来是教务主任,李济深是教务副主任,他们这些人哪,都喜欢佛教安全存在,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佛教徒,湖南唐曾智他是虚老和尚徒弟,陈铭枢、李济深也是,程潜也是,他们几个人商讨,去见见毛主席,想叫佛教存在,这毛主席人家有智慧,也答复了,你们喜欢佛教存在,佛教徒是不是能遵守我的法律政策,能够遵守那就存在,要不遵守,谁也不行。这些人都算是很有地位,李济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副主席,湖南那个唐曾智比毛主席资格还老,这些人说话毛主席还是尊重他们。很快就建立了《共同纲领》,上面就提出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教自由,这是公面上说的,后来又出现了《宪法》。毛主席他说,佛教与帝国主义没有什么勾勾搭搭,那就是反封建、反迷信把我们佛教弄到里面去了,佛教也吃了亏。


政府说的简单,说我们对于佛教的打击,是主持长老,一般的没有事,这个政策往下推行,有些地方做的很过火,你们这年青人你们没看到,我亲眼看到,尤其是这虚云老和尚,政府的特别对他注意,那就是假如把这一个老和尚弄了,其他的都好办了。就这一次一次的运动,佛教吃了很大的亏,解放以后,这各地方有些寺庙都不能存在。


虚云老和尚到云居山来,都没有饭吃,国家制定的是统购统销,李济深在北京帮了很大的忙,他跟江西省政府取得联系,说云居山的和尚在那儿开荒地,很辛苦!政府就照顾一个人四十五斤米,一斤油,不管什么干部都没有这么高,那是有人说话呀,没有人说话就不行。佛教存在这么几千年了,在家的居士帮了很大忙!如来灭度之后,佛法的外护全靠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这个比丘、比丘尼他是我们教内的主人,是掌握佛法的,外护都靠这些国王居士,使我们佛法在社会上永远存在,其实我们佛教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能够存在,人民能够见佛闻法,种下出世的善根,有朝一日,得到解脱。


这么几千年来,佛教在这个世界上对人民结了很多善缘,不管怎么说,佛教是人民信仰,佛教要依靠人民信仰才能存在,国家政府也要依靠人民,没有广大人民的拥护都不行!其实这些管政治的人也属于人民,那就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他的做法不同,佛教我们应该知道,不管社会怎么变动,我们不反对,就是国家立的这个法律政策对我们不利,我们也不反对,反对也反对不了,国家嘛,力量多大!就是佛在世,波斯匿王到祇树给孤独园听佛说法,佛看见就喊大王,这还不是对国家尊重嘛!《梵网经》上提出来,我们这一切清规戒律,比如《四分律》除了国王其他的不能乱看,国王看还是要叫他看,他是国家的主人嘛,他要看你不叫他看可能不行。


我们这个佛教啊,就是一条,不占领国家政权,一定得知道,我们就是懂政治也不参与政治权力,这个政治,它不是千年万年的,你看我们国家从古到今换了多少朝代?这些朝代灭亡了,佛法依然还是存在。不管是新政权对我们怎么样,我们还是尊重国家,还是遵守国家的一切法律政策,假若我们要不遵守政策,我们就不能存在!新的政权起来,把旧的政权推翻,第一条就是推翻人,全国解放了,这个运动,那个运动,那就是弄人的,毛主席在的时候,这一个运动,千百万人死了,就是因为不符合他那个政策。


我们是佛的子孙,我们要尊重佛制,我们绝不能反对国家的这些法律政策,我们要遵守当时的法律政策,使我们的佛教永远在世界上存在,一定要这样!不管你是老出家的,新出家的,你才来出家的,你都要遵守,不遵守就不行!


我在云门寺住,解放了,乳源县的干部要到云门寺去看看,参观一下这些和尚挖的地,虚云老和尚那么大的年纪了,他也随顺哪,老和尚出来了,就招呼大家,他们局长跟县长来了,大家看见了都要赶快鼓掌!你说这不是接受新的政策呀?不接受不行啊!老和尚还不明白佛法呀?还不明白政策呀?就是不管什么时代,佛教徒对于这个政策不要硬啊!你硬了不行,硬你要吃亏,国家可不在乎!老和尚还不懂得佛法?给他们鼓个什么掌呢?他这个人到了,要欢迎他们哪,你不鼓掌不行啊!那就是累代的这些高僧祖师,都是随顺时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佛教永远在世界上存在,使人民得到佛法的慈悲摄受,催板!




开示二十


僧值先站在斋堂门背面,看两边大部分吃完了,这才往前走两步半,不合掌,冲着方丈往那儿一站,这边维那起腔结斋。维那起腔前要先要看看和尚那双筷子,要是方丈筷子靠着碗这么一放,就是他要讲话,那就不能结斋,方丈和尚把话讲完,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放,维那就起腔结斋,念到饭食已讫,当愿众生,僧值转过身来站在门口,首座维那带班回堂,等维那过去了,往前一走,站到中间原来的地方看着,看什么?看两边的师父出门这个脚有没有迈对,迈不对还要说说,这都是规矩。以前僧值上殿过堂还要带签,行签哪!客堂有个竹板子,上面写的都是一条条规矩,他上殿的时候扛着,你犯了哪一条他就管你,这是他的责任。


这个香板是雍正年代才有的香板,古代的是棒子,禅宗语录说,来吃三十棒!祖师坐道场,学者去问话,打三十棒!明白吧?明白了就明白,不明白禅堂去坐,旁的没有什么,这知客、客堂是后来才有的,以前没有这个,什么事情都是方丈一个人,禅堂里当值也是方丈当,那他一个人嘛,他不当谁当?五宗之后,这个当值是方丈当,那个监值是退居和尚,后来立了散香,散香是首座和尚、班首师父敲,这后来人多了,就轮着干,以前僧值是轮的,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后来到民国初年,就特别请一个人来代理僧值,这个僧值,出坡,斋堂,大殿都归他管,你要不对他打人哩,僧值打人随便走到哪儿都能打,看你不对就打,这个知客就是你到在客堂来知客才管,不到客堂这外面都是僧值的,你早上不去上殿,僧值看见要管你,你不听就打,不对了就是犍槌,犍槌就是打人。只要在禅堂住了三年,上殿、过堂、出坡劳动,僧值就不打了,他已经住了几年了嘛,他是很讲规矩,很讲修行的,就是犯了规矩,到客堂里说说也就算了。


这以前哪有随随便便就走的?不到期头不准走啊,时间没到你不能走,走了就不要来了。这现在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也自由。


我们佛教的唱念,它是一堂佛事,每年都要教,从四月十五开始教到七月十五,教八大赞子,四个祝延,也有的请法师讲经,冬参夏学,这和尚旁的有什么呢?和尚就是做佛事,我们虽然是凡夫,但我们所学的都是出世法,都是圣人所做的。你看这个梵音,梵音嘹亮,警觉摩耶心哪!唱诵利人天,佛在世时,一个比丘擅长梵音,波斯匿王出兵打仗,他这人马兵将听到这个梵音都不打了,我们这个梵音一唱,人就定下来了,这跟社会上唱歌可不一样,他唱的词虽然是佛教的,他那个音还是社会上的音,那不是佛教的音哪,在庙里不准唱这个,不要说受了比丘戒,受了沙弥戒就不准唱,你是佛的弟子啊,那不是小事情,佛是人天之师,僧是法王之子,我们要清净心、恭敬心才能接到佛的法呀,要以梵音代表俗间的音声,佛法是有次第的,不是乱的,我来唱一遍你们听听,看跟唱歌的音声一样不一样……


起腔不要起的太高,起的太高他接的时候接不住,这个梵音一唱,人心里感觉很安静,部队唱歌把人的嗔心就弄起来了,梵音是从梵天上传下来的,佛教这一切的偈子赞子都是梵音。


佛教寺庙里面这一切行动,都表示了我们是信教的,在尘不染尘哪!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你不能离开世间来学佛法,我们的吃穿住宿虽然跟在家人一样,可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思想跟他不一样,我们是出世法,出家人得知道这个,我们不能跟在家人争来争去的,与世无争嘛,佛就不争,我们是学佛的,跟社会上争来争去的干啥呢?你看社会上想做皇帝想的不得了,拼死拼活拼了几十年,做几天皇帝也死了。毛泽东为了想当国家主人,他名称叫闹革命,今日看来他那皇帝不可得了,他那个人也不可得了,这都是生灭法,都是无常,何必贪染呢?


这就是佛法,道场就是这个样,你看我们七祖开的道场,这一千多年了,还不是七祖的道场吗?祖师已经做到无生了,不争了,我们佛法几千年存在,这就是我们有理由存在,不管国家怎么样变动,我们还是存在,因为我们不争,争来的、夺来的、打来的都不会长远!我们佛教是国家请来的,他对国家有好处,你看那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拜国师,这就是和尚不争,我们学就学这个,不学这个就不是的,那现在好多他不学呀,他在争啊,他在贪哪,你说现在哪个庙里没饭吃?他还贪什么?世间的人嘛,他不贪不行啊,他贪惯了嘛,学佛的人不要紧贪,你贪那么多干什么呢?


本来跟着佛制《四份律》、《梵网经》是半月半月说,《四分律》是半月半月说,《梵网经》也要半月半月说,有的地方还诵沙弥戒,也有的地方减了,高旻寺不诵《四分律》,他诵《梵网经》,他是过夏诵,灵岩山诵戒诵的好,也认真,因为印光老法师注重持戒,虚云老和尚也注重持戒,有些禅宗道场不诵戒,佛制半月半月诵嘛,不诵就不好。


钟声偈讲究平、上、去、入,钟声传三千界内,这是个平音,佛法扬万亿国中,这是个高音,其它的起腔,象“南无”,都不用高音,都是平音。要提倡用膛音,不要用舌音,膛音是从喉咙往外起,它不伤气,戒定真香那个头是个舌音,用舌头起,用舌头往上翻,这又叫立音,腔是立的,戒定真香跟弥陀赞又不一样,它是高音。这个钟声偈子经常的要用,钟声偈子结束了,接下来展具要长一点,呼“礼谢和尚”是个立腔。


沙弥拜戒就是拜一拜,不要拜三拜,该怎么就怎么,说了“依教奉行,作礼而退,”也是拜一拜,不管怎么得认真,当成真事来弄,要恭恭敬敬的,印光老法师说,学佛没有别的,有一分的恭敬,就得一分的好处,没有恭敬,你还跟世间人一样,只有恭敬才能与佛法相应,以为我受戒了,我把和尚衣服穿上了,我不就是个真正的和尚吗?那可不是的,你的思想没出家嘛,你思想出家,才算真正出家,禅宗见了性才算出家,不管怎么样,你已经穿上和尚衣服了,大家都说你是和尚,你跑到外边也方便,你已经赚了便宜了,这现在好多化缘的,还说瞎话,说给青原山化缘修庙,还有中佛协的公章,晚上住高级宾馆,把衣服一脱,什么事都干,你说这多大罪过!河南省去年抓了几十个,有的判了死刑。


骗了好多钱哪!遍地都是名名堂堂的,都想在佛教里弄钱,就这吉安这几个县,哪里都有修庙的,都是退休干部,他发动人民群众出钱,他来享受,他又不吃斋,又不信教,他就是利用佛教想赚钱。就是这个姓刘的大队长,他想在山下边修个庙,找几个在家居士住在那,钱归他,现在搞这个名堂的多得很,还要利用青原山,准备在这里修一万个佛,这一弄起来就发财了,他弄不弄,我们出家人不管他这个,我们在这儿有一点饭吃就算了,看那个样子啊,我们这个票还是要长期卖,不卖票没饭吃嘛。


今天他们宗教局那几个头头又来了,作什么呢?说前面有十五亩地,要叫我们要回来,想让我们出钱。我说这钱哪,我一分也没有,原来是庙里的地,庙里的山,你们占去了,中央的文件,你应该归还庙里,还要钱哪?你要钱我们不要!要来也是个麻烦!这现在就是这个样搞,他借这个地位,他到庙里吃你几顿,他就把你吃光了。


今天学这个,明天要学单板引罄,学嘛,薰嘛,一个一个的念,都要学会,你是个出家人嘛,你要不是出家你学这个干啥?学这个有什么用啊?这个学东西,它能把人的思想给弄过来,他不是出家的他不学,你学过清规的一看就知道他不是出家的,他对于佛教这些法没有兴趣,为什么没兴趣呢?我不是干这个的嘛,我是在这里混的嘛,这很容易知道,并不是不知道,有的还特别能装模作样,你装也不中啊,你背地都出来了,你不要说话,就晓得你是干什么的,这还不知道?


上堂说法这四句,是文殊菩萨说的,文殊菩萨说了这四句,释迦牟尼佛就下位了,文殊把法说了,佛就不说法了。丛林里上堂说法,维那说这四句,先说前两句,方丈说法,说完法了,维那又说后两句,和尚就下位了,跟佛在世一样,上堂代表着释迦牟尼佛说法。


云居山佛教恢复,不知道禅堂里的大进堂,我在那里演习,我十多岁就在禅堂里边,所以我知道这些事情,丛林里这一切制度都在我肚皮里边,我学过这个,我在天童学了几年哪!象打水陆那些名名堂堂的,我都知道,我知道是知道,我现在不弄这个,我注重的是一把瓦子,就是砍柴刀,在山里头修行,弄那些作什么?我的目的就是宁在山中饿死,也不当应付僧!就是这个样!就是把我这身体打碎,打的一点不剩,我也不说佛法不灵!文化大革命我就说这个话,我跟那个当官的说,你就是把我这个身体给我砸碎!我还是要信佛!我这个和尚衣服怎么也不换!你就是把我打死,我也要穿到棺材里边!


呼展具要拉一个长腔,这个绕佛归位,不要呼展具,他敲一声罄子,那是班首归位,这现在各丛林不晓得怎么弄的,正智师他来问我这是怎么搞的?究竟是谁弄的?我说我也不知道,五锤半罄就刹板了,这现在要敲七锤,正智就怪这个一诚和尚,说他不知想搞什么呢?一诚和尚现在弄一部规约,叫我看看,我说不要拿来,我不看,我看那作什么?我们现在就跟着虚云老和尚,不再另外弄个什么名堂!那慧通现在在云居山,他想执行来果老和尚那些规约,这现在云居山的规矩以前是我在那弄的,都是虚老和尚他弄的,老和尚开的道场还不依老和尚啊?还想另外弄一个?那不是现在云居山知客、当家那几个人想叫慧通走嘛!




开示二十一


这为什么东走西走呢?古人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一定要弄个明白。唐朝的时候,印度那边经常来些出家人,我看哪,古代印度到我们国家来译经的这些三藏法师一共有二百九十多个人,这些法师到到这边传法译经,都会到五台山看看,因为《华严经》上说,这东方震旦大国清凉山以文殊菩萨为首,有一万多个菩萨围绕。印度一位禅师到五台山,见了一个老师父,古代那些祖师聪明啊,他一到中国就懂得华文,你说现在人聪明,赶不上古人哪,玄奘法师通达十几国文字,现在学英语多少天也学不会,他就问这个老师父,说:老师父,这里有多少人哪?老和尚就答复说,“前三三与后三三”。这究竟多少人呢?这一千多年来都没有把这个弄明白。


广东一个法师把这个“前三三与后三三”解释成三种法界,后来天童八指头陀,那是过来的人,在斋堂里表堂说,佛法要照这样会啊,那就错了!他把这部书给他烧了。那就是对于这些事情啊,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怎么说也不行!


到过云居山的可能会看到赵州关那个石碑上老和尚说的那几句,老僧今年百十八呀,就是一百一十八岁的时候,再过两年他就死了,芒鞋踏破赵州关,有人问我心中端的事,前三三与后三三。到后来他老人家祭云居山道膺祖师的时候,才把这个事说明白,他说五台山那个前三三后三三,就是前面有三百三十个祖师,后面还有三百三十个祖师,前面这三百三十个祖师我已经记好了,后来的三百三十个祖师后人再来记。看起来虚云老和尚他不简单哪!云居山有一个满觉老和尚,我跟他很熟,我在幼年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谁要是说虚老和尚是菩萨再来,他不答应,说:你说的不像,老和尚他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不能测量他!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再来,老和尚是迦葉尊者,他也不答应,说:你这不是打妄语吗?你怎么晓得老和尚是观音菩萨,你有什么根据?这都是不对。也可以说,知者不说,不知乱说!就是这个样。


你要穿一件衣服,得有人给你受,要不给你受的话,穿一回就犯一回戒。怎么受呢?或是你有一条五衣、七衣,用手捧着,跪在佛前,上座在那站着,你把衣递给上座,你说,“此衣多罗,两长一短,各截一尺。说三遍,说完了,上座说“善”,你答“尔”,这个衣就算是你的了,你要是不这样受一下,你搭一次你就犯一次戒。


你自己私人不能有一点东西叫人不知道,不管你什么东西,都要有一个人知道,给你受才算是你的。现在谁讲这个呢?只顾着大道理讲一大片,这些制度,应当做的不说了,嫌这啰嗦,现在的出家人不少啊,得真实利益的很少,就是也不是说不懂佛法,把这佛法装了一肚皮。装的满满的,讲的头头是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要说他一个不对啊,哎!他烦恼的要死,这是什么?这就是众生知见!


那一年好早了,民国初年,虚云老和尚、月霞法师、天宁寺的冶开老和尚这些名山大寺的方丈长老都到上海静安寺,在静安寺商讨,清朝没有了,民国出现了,有些事情也不好办了,这些老法师有些皈依弟子,都是清朝的大官,你象虚老和尚,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是他徒弟,清朝末年,皇宫里这些官,大部分都是皈依老和尚。大家请老和尚主持这次会议,象这天台教、五教、法相这些宗都有人哪,都是很有道德,都很了不起,学天台教的就讲天台教怎么好,怎么高;参禅的就说禅宗是最上乘;学五教的就讲五教怎么好怎么好,还有持密的就强调持密好,都各自赞叹各自所学的法门,讲的都很有道理。大家说完了,就请虚老和尚说:您老人家道高啊,了不起啊,年纪也大,懂得也多,给我们大家也讲讲吧!老和尚说,那也可以,要讲就讲讲吧,虚老和尚是过来人哪,他不执着呀,他说:各宗的祖师,各立门庭,各出手眼,也无非方便,令一切学者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你看说的究竟吧,各宗门庭那么高尚,那也无非是个方便法呀,目的都是为了令这些学者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佛出世的本怀。


这现在也在那里争,就是没有人家争的好,依然还是说自己对,别的不对,光说别个不对,这就是我执,执着我对,别人不对,这是修行上的一个大障碍,假若修行人我执不破,生死就不了。古人说,我执易破,法执难忘。就是说自己看几本经书,看几本语录,依文解意,有一点意思在那儿,知道一点东西,知道一点是知道一点,你没得到受益呀!就跟那个周叔迦,他是个很聪明的居士,精通三藏,北京弥勒院真空法师,那是过来的人……


那一年,在广东云门寺,老和尚知道的事多,读书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老和尚说他想把这个改一改:万般皆下品,唯有修行高,历代诸圣贤,尽是修行人。他那意思啊,也不是改,就是各弄各的。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读了好多书,把这社会上的书丢了,出家了,又抓住佛教的书不放!佛说这些经啊,是叫我们体会,依法而修,不时光在那儿读,经上不是有一句吗?愿解如来真实意,你光是抓住那个本子不放,你是不是解到真实意了?


禅堂里一天到晚讲看话头,什么才算看话头呢?话头就是无生一念,有心有念那就不是话头了,高旻寺他是参话头,虚云老和尚他教看话头,参要粗一点,看要细一点,以前有很多修行人跟着虚老和尚,老和尚都是教看话头,心平气和的看,看什么呢?观察我们自性本体不生不灭,观心无念。他那个参哪,用的劲太大了,说咬定牙关,握住拳头,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要跳起脚来参,拼命参!这个看话头哪,这人很容易静,紧追拼命,你看话头跟谁拼呢?拼什么呢?话头就是一念不生,还没有起心动念,看住这个,叫话头。你要是跟他拼呀,你拼一头火!


那究竟人家也算是很好啊,高旻寺那么多的人哪,来果老和尚他也是住在禅堂几十年!这个道场跟那个道场,这个法门跟那个法门有些争执,其实呀,不应该争,那就是你用什么功你就好好用嘛,你念阿弥陀佛你就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以念佛为正行,其它为助行,要赞叹参禅是最上乘,赞叹功德回向净土。


以前住禅堂的老修行,住两三年禅堂,就到客堂里要求说,我要做三年饭,我要去种菜,我要当行堂,烧开水,这都是培福结缘哪,这对正行有帮助,并不是一说修行什么都不干了。


我见到个老修行说什么,我不生净土!这人蠢,有人问禅净,莲池大师说,禅中之净,净中之禅,我们一个出家人要把佛法用活,都是佛说的嘛,你还想拿着这个法把那个法批倒啊?那不对!我们要知道,象维摩居士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他是破执的,不是我们执着心去说,不要以自己的知见,想把前边的祖师批倒啊,那你要下地狱!这个佛祖的言教,一个字不能动,那魔王波旬可是要动的,自己要知道,我们是真正的佛子,凡是佛、祖师讲的,一言半句都是宝,都值得我们恭敬,值得我们学习,这个样子才对!社会上现在这些人好多呀,他以为我有点文化,看了一部分经书语录,就敢提出来这个长那个短,那可不能这样提啊!这样提,你就跟波旬混到一起去了!


印度那边的戒律到我们国家,因为风俗习惯不同,中国是个大国,中国人是上根利智,中国有圣人!百丈禅师精通戒律,他根据这一切的制度建立了清规,唐宋年间,正规的禅堂就建起来了!禅堂里这些规矩很细致,就光是一个上广单,事情就那么多,我们的妄想多、烦恼多,祖师才建立这些制度,没有这些制度不行。


丛林建立三纲,首座是说法之纲,维那是教规之纲,典座是饮食之纲。六月十五、七月十五,维那在斋堂里要宣布住寺清规,念一遍,方丈叫再念一遍,念了一遍再念一遍,连念三遍,为什么?恐怕别人听不懂。大寮的典座是饮食之纲,饭要熟,菜要烂,盐要放的差不多,不要太咸,也不要太淡。库房里也有制度,方丈也有制度,上客堂也有制度,虚云和尚又把戒堂立了很多规矩,这些新戒刚来出家,有些事情他不知道,一定得有很多制度,妄想太多,烦恼太重嘛!没有这些清规戒律来管制不行!不是说一定要把人管住啊,你的妄想不管,烦恼不停的话,你修行什么呢?


禅堂里边的去上殿要穿鞋穿袜子,不过现在弄不成了,业障太重了!不往上头上,一点委屈受不得,一点苦头吃不得,想享受,想利益,想快活,想方便,这就不好弄了!现在你不管哪个禅堂,这规矩也弄不起来,怎么弄不起来呢?他不是一个人不愿意守规矩,其他的还跟着上。禅堂里有正式的规格,止了静了,有的人或是有病,或是大小便,没有办法嘛,就得叫他出去,不出去怎么办哪?这个人不管是东单西单,只要是清众,就到维那师父面前合掌,维那拿着香板,在他担担子那个地方打三个香板,自己就开门出去了,再不要回来,回来打人闲岔,等开了静你再进来。


禅堂里班首是方丈请的,那就是犯了清规,由和尚治,其他的清众都不要提,维那是教规之纲,是管清众的,不能说维那你把班首都管住了,那不是的。丛林里面、禅堂里面有些事情要强制,有些人你不强制他就不行。和尚在那里坐着,或是想起来什么事情,或是外面有人三弹指,轻轻往里面说一声:和尚有事。和尚就出来了,和尚出去的话,就不能站在维那面前挨三个香板哪,侍者跟着他往前走,把门开开,请和尚出去,陪同和尚一同到外边。


首座和尚与方丈分座说法,他是我们大众的依止师,他是法位上的人,他们这四个班首,代替方丈分座说法。以前在这个期头,班首秉拂小参,方丈要升座说法,班首秉拂小参,你们没有看到过,以后这些事情都要把他弄起来,这都是为了佛法而存在,佛教的伟大,才有这些。因为方丈要升座,先有班首在前边,下了晚殿,叫小参,早课楞严咒这些都念完了,大家都在两边站好,中间摆一个位子,这个班首,或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要秉拂,是这样搞的。


我呀,在幼年知道这些,我出家的太白顶,那都是老参师父,都是住过金山、高旻的,太白顶云台寺那前前后后,这山也不陡,顺着那个大山岭,北边是河南,南边是湖北,这云台寺大殿在河南,前边天王殿就归湖北,那个地方啊,修的就是好,成千上万的出家人到那儿去,人最多!每年归元寺开期,大部分都是太白顶的人,太白顶的人遍天下,他们在那里吹牛皮,说什么?不管什么大庙,没有太白顶的人,那就不算丛林!那是实际呀,他人多呀!


丛林下说,出门三五里,各有一家风。就是说禅和子不如随和子,什么是随和子?到哪个丛林你就得随他那个样子搞啊!禅和子就太执着了,非要他那个样,还提出来,你这个地方怎么怎么样,他那个地方怎么怎么样。客堂就跟他说,你说那里好,你到这儿来干什么?怎么不在那里住!我在云居山的时候,这个慧通师、慧静师,还有同安那个慧参师,他们都是高旻寺的老师父,他们准备要改云居山的规矩,那时候跟着虚云老和尚的有三十多个人,当时首座、知客都是虚云老和尚的学生,客堂里说什么?你们想改云居山虚老和尚的规矩,你们走!不能在这!你们上高旻寺去,高旻寺那边弄的一堂糊涂,啥也不是!那慧通师弄的不好,这么搞一下,那么搞一下,过两天搞不成了,后来这个慧参就到同安寺,他自己在那儿搞起来了,这个慧静老师父也跑了好多地方,就到西京卧龙寺,他在那里搞起来了,这慧通师又跑到广东丹霞山,又跑到云门寺,又跑到南普陀,又跑到高旻寺,又跑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弄的不好,又往云居山来了。


灵意在客堂当知客,他要坚持虚老和尚制度,那谁能改变啊?你们不晓得,十个二十个慧通你也搞不动他,那虚云老和尚修云门寺,经济都在他手里,老和尚很信任他,到云居山那些事不都是他弄的吗?灵意,你看他那个样子不怎么样啊,他可会搞,那些纲领执事都搞不赢他,那一诚和尚给他说了多少好话,说让他在这里搞嘛,这都是祖师道场。灵意师和我都是跟虚老和尚有缘,他在客堂里当知客,我在禅堂里当首座,有什么事情他老是问问我。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灵意师被逼的不想活了,他拿了把砍刀要到后山抹脖子,他割了一下,可能感觉太疼了,第二刀割不下去了,我到山上放牛,看见那个石头后面躺着一个人,我一看是灵意,流了好多血,我赶快把他扶起来,包扎了一下,我让他坐好,我回到屋里和了点面,烙了一个烧饼,缠在腰里,拿到山上给他吃。后来那些头头知道了,就让我交待问题,我说:我们就是在路上碰到一个人遇了难,我们也会帮一帮,何况我们都是出家人,生死患难在一起,比亲兄弟还要亲哪,我既然看见了我怎么能不管呢?他们听我这么一说也就算了。


怡山文上说,这万劫的爱缠哪!你看看我们打了几个七,习气毛病、无名火依然存在,佛法不得现前,假若一个出家人,你这五欲要是丢不掉啊,你出家也是白出,要知道这个修行人成佛了生死,并不是快快活活的,很如意、很舒服就成佛了,不要说我们成佛不容易,你就盖这几间房子也不容易呀,你象他们在家人,没有别的,他就弄几个钱也不容易,你看把人累的,我们打禅七想得自性的无尽宝藏,那比他们要艰难哪!《法华经》说,三千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许不是菩萨舍身命处,没有一个针扎那么大的地方不是释迦牟尼佛舍身命处,你看这难不难!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夜六时,你那个戒定慧还在不在?这话头是不是看了?能不能看一枝香?看十分钟呢?我看有些人哪,基本来说还没看,也可以说没有一点惭愧,那就是有这个因缘或是符合自己,穿上这个和尚衣服,假若是不符合自己的话,这和尚衣服就脱了,要按说,辜负了常住啊!也辜负了人家做饭的,包包子的,别人在那里做事,包包子供养你修道,那是希望你成了佛好度他呀,我们接受别人的供养,就要赶快踏踏实实的用功啊!这吃的、用的,盖房子,这都是别人的力气呀,都是为了我们打七了生死,在功夫上、见地上、受益上得到一点实际,这全在乎自己,催板!




开示二十二


我们这个发心没有形象啊,要是有形象尽虚空大地也容受不下。这个禅七打的很顺利,常住安排的也很好,吃的茶水、吃的饭菜,这是外边的成就,讲开示、讲用功、讲修行这是法成就,法成就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人,常住只能成就你这些,这修行、了生死还要你自己成就,你自己不成就外边怎么成就呢?就象吃饭,你肚子饿了,你自己要吃饭,别人代替不行。


道场成就打禅七,克期取证!最后还要解七,这个七呀,没有什么解的,解它干什么?这是道场的一个阶段,在古人一个七之中要见性,一个不行就再打一个七,就象捞鱼一样,这一网没捞住,下一网要捞住,捞住一个就是一个,又象果树一样,摇一下子,有的落下来了,有的还没落下来,那就再摇,就是这个样。


打禅七,道场里有这个规矩,叫考功夫,我看哪,不用别人考了,你自己考吧!你自己是不是见了性,你自己考你自己嘛,外边考能行啊?其它禅堂考功夫这一天有好多名堂,我在天童打禅七,有两个师父,他硬说他开悟了,那时纯善和尚是方丈,他叫和尚给他挂牌,纯善和尚不挂,他好恼,后来走了。我们不弄这个样,这了生死不了生死是自己的事嘛,他人怎么能知道呢?除非是过来的人。


以前金山、高旻那些地方都打七,那时候的人根机纯熟,每一个禅七,冬天都要出个把人,这禅宗出一个人哪,惊天动地!你象那虚云老和尚,就他一个人就行!还用这么多呀?这个佛学院那个佛学院,这个说那个讲,佛法没有什么说的,三言两句就成功了,你们要是得了实际,你们自己知道,有道无道,自己知道,没有得实际的,要努力!


我们获得的受益,总的来说,深浅不同,最高的是明心见性,见了性的人,就是佛教的栋梁,再一个就是功夫有见地,有受益,要好好保养自己的功夫,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要有一个正知正见,不要被邪气所约束,还有一种,因为没有用过功,也没有功夫,也没有受益,但总算还是在道场里种了一点善根。


看你们这部分人,或是有的以前学过什么道门,现在社会上道门很多,参加的人也很多,佛教最根本的是皈依三宝,皈依佛,以佛为师啊,再不要皈依天魔外道了,再不要看外道典籍,这任何一种道门,他们都在这个色相上、生灭上、喜乐上搞,我们是个佛教徒,要尊重我们佛教的这一切,过去参加过就算了,要知道,佛教并不忌讳这个,如来在世,舍利弗、目犍连这都是外道啊,碰到释迦牟尼佛才证了果位。你们在家有工作、有事情,你做的虽然是世间法,你要是思想上不染不贪,不动心不动念,虽然是在家,也是常修梵行,带发高僧。


像法之中塔庙坚固,到处都在修庙,有些庙修的非常考究,这也算是因缘现前,这个时代交通也便利,科学也发达,庙比以前修的还好,不管大庙小庙香火都行,生活也行,吃饭穿衣都可以,就是这个修行赶不上古人。出家人要放得下,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大革命,出家人被整的死去活来,也没有哪一个敢说话,这现在庙也修好了,吃的也有,用的也有,不晓得那些人脾气怎么那么大,一点委屈受不得,一点闲话听不得,要说一个字的不对,火冒三丈!烦恼大的很,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来这个出家人断烦恼、破无明,是修行的,当初我们出家,割爱辞亲,背井离乡,这父母那么亲,妻儿那么爱都舍得了嘛,这被人说一句话还放不下吗?以前出家的时候那样放得下,怎么出家之后又放不下了?


刚才云居山来了个师父,他原来在云居山出家,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当时到云居山出家的,过一个阶段,由客堂把几个老师父的名字写上,十个八个在一起抓阄,抓住谁就拜谁做师父,这个人很聪明,在斋堂里叫他们抓阄,他抓的是智受老和尚,智受是在青原山受的戒,了尘、了悟、了空,还有洞山的妙法,他们都是在青原山受戒,民国三十年,我也是民国三十年,但不是在这。他们这些老修行,大部分文化大革命我们都在一起,那就是人家怎么骂,怎么说,抓去劳改,都没有意见,这现在他这几个老和尚这么大的脾气,一点事情都放不下,你看多可怜哪。


我和云居山慧通师,我们是几十年患难相就,现在他以为佛法兴了,到这儿开禅堂,到那儿开禅堂,这几年,差不多这些禅堂他都去了,这样弄弄,那样弄弄,弄了好多烦恼。那次我在云居山站在那儿,我说:你到处开禅堂,你就不会住在一个地方把它搞好吗?现在你都不搞了,听说你要在云居山后面修个庙?他说:我走哪里哪里碰一鼻子灰,惹些烦恼,弄不成,我在山里我自己修个禅堂,谁来也得听我招呼!哎呀,我说你呀,你懂得常住的制度吗?就是当代的方丈也不能随随便便在常住的山上修房子,你是方丈你也不过住个三年五载,这是十方丛林哪,你在山上随便修个茅蓬你搞的成吗?真正的十方丛林,在常住的这个山地范围,修茅蓬、盖小庙、建墓塔都不行。他说一诚和尚答应了。嗨,我说,一诚和尚他也不敢随便搞啊,你以后啊,你要烦恼,常住有护法龙天哪,不能随随便便的任自己怎么样。


他一开口就是三茶、四饭、两开水,一天要吃四顿饭。我说这云居山是虚老和尚最后开的道场,虚老和尚他这一生过午不食,他的道场都是过午不食,云门寺那时候一两百人都是过午不食,现在还有四十多个人在这里,你不要说吃四顿饭,你要吃三顿饭你想想行不行?我说你知道不知道吃四顿饭是什么时间吃啊?一天吃三回茶,两次开水,四顿饭,你现在可能什么时间吃都弄不清了,他在云居山这么样想弄个规矩,那么样想弄个规矩,哎呀,我说你也弄不清了,你也糊涂了,还是跟着原来虚老和尚那个制度执行,人人都知道,你另外弄你不是烦恼吗?弄不成他走了,走一走,过一个时间,他看在外面弄不成,烦恼了,又回来,回来他还要搞,搞了好多次。


我是九零年到这青原山来,他九零年在山上跟一诚和尚说好了,一天要吃四顿饭,这一顿一顿一天要吃四顿饭,这样搞谁来做这个饭呢?做两顿饭都不容易找人哪,一天四顿,他在禅堂里烧饭,这虚云老和尚开的禅堂,里面就没有炉灶,他这里修一下子,那里修一下子,过午不食的吃惯了,一天四顿饭也吃不惯,饭做好了没有什么人吃,禅堂里弄的面,吃不了的东西,又拿到大寮里叫大家吃。这灵意师烦恼了,灵意师那时候是首座代知客,权力大的很,他说:你在这乱搞!你一天吃四顿饭,吃不了的剩饭你叫大家吃,把人吃的都生毛病,你极大的因果!讲他他不服气,灵意他是大知客,就要迁单,慧通他那个个子又小,又没力气,弄的他呀,好烦恼。你们现在还不晓得客堂的知众有多大的权力,知众的权力他跟知客又不一样了,客堂里一个知众,库房里一个都监,这两个职务是我们道场里权力最大的职务,这两个职务能管八个纲领,客堂里的知众其它地方也有,叫头单知客,下面的二知客、三知客,小照客都得听他的,都监、知众都是首座代理,八个纲领都是他们两个提名叫方丈请的,他要说不行,你方丈也不敢违背。


慧通师跟我在一起几十年,我们在一起是出生入死啊!慧通师那个人,真是诚实忠厚,为同参道友吃什么苦他也愿意干,文化大革命我跟他在一起,他那个顾人哪!只怕别人吃了亏,只怕别人受了委屈,自己吃亏、自己受委屈都不怕!他就是这个执着心太重了,跟灵意师弄不来。这个灵意师,虚老和尚最相信他,在云门寺,老和尚老了嘛,经济上买什么东西、弄什么东西,都是他在那帮忙,到云居山这外面来来往往的经济出入,也都是他负责,老和尚在的时候他就当知客,他是虚老和尚身边的人哪。因为他跟慧通师互相烦恼,当时慧通师、慧参师,还有西京卧龙寺的慧静师,这三慧都是高旻寺的人,一定要把云居山改成高旻寺,这几个人跟我也算很熟,我说呀,你们三个人,你再有几个人也改不了,因为老和尚到云居山,从广东云门寺陆续来了几十个人,马上就把上殿、过堂、出坡、坐香常住的这一切规矩弄起来了,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他也就相信云门寺来的这些人,其他人他不怎么相信。老和尚到云居山,就是东林寺那个果一和尚他带的,后来老和尚住下来就叫他当家,果一和尚当家,他做了些事情也不好弄,虚老和尚他用人他用云门寺这些人,因为云门寺那几十个人都是跟他在一起出生入死。那年山上冷,准备种马铃薯,那时候劳动可比现在厉害,大家都去劳动,种了一部分马铃薯。果一和尚就到老和尚那个屋里去坐坐,老和尚说:当家师父,你马铃薯种了吗?他说:种了。问:种了多少啊?说:给常住种了几亩,我自己种了两亩。老和尚哼一声:奥,你自己还种两亩。这个样子,当时大家不同意,说,你是当家的,大家给常住种马铃薯这是应该的,大家又给你种两亩马铃薯,你想怎么着!这灵意师,满觉首座,还有现在南华寺的传清,一共八个人,要弄这个果一和尚,不要说八个人了,就是灵意师一个人他就吃不消,灵意师有手段,又有理由,这几个人弄的果一和尚当面走不了,夜晚偷着走,后来果一和尚对云居山他极恨哪,你恨你怪别人呀?


这个出家人在常住办一点事,要给大家服务,要与大家有好处,给你自己搞那就不行啊!我们住在道场里就要为常住服务,要爱护常住的一切,古人说,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你看这眼睛动不得呀,爱护常住的东西就跟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这才算对,为自己就不好。你们年轻人在这儿出家,吃在常住,住在常住,出家也在常住,修行也在常住,最后度众生、了生死也在这个常住,在这个道场里,你爱护常住这是应该的,你也有这个责任,一定要这个样!


古来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这现在出家的人很多,真正的修行人没得古人多,其实古今有什么分别呢?没什么分别,就是个人的认识、见解、作法不及古人,既然我们不及古人,就得不到古人确实的受益,原因就在这儿。个人没有很好的正因,正确的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果位,经上说了很多比喻,狐狸精跟着狮子王,百千万劫,狮子王还是狮子王,狐狸精还是狐狸精,那是怎么呢?就是个人的因种的不正,这个因要是不正确,就是有再高尚再正确的佛法也入不进!


现在信佛的人也不少,知识比古代也要广一些,那为什么得不到古人实际的受用呢?就是思想太多了,事缘太重了,也没别的,就是这些放不下!放不下什么?就在这名利财色之中放不下,社会上这形形色色丢不开。为什么我们出家人要割爱辞亲,背井离乡哪?最亲的父母,最爱的妻子,假若是一个人能把这些丢开,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呢?最亲最爱都放得下,在佛教里边有一点小事情还放不下呀?


有一部分人,看过几部经,看过几部语录,语录上所说的道理是语录上的人所得的实际,他才说这一篇大道理,我们就是看看怎么能行呢?你要没有达到实际,你就光看看那还是不行啊!佛教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实际,不是说的,是行的,你踏踏实实的去行、去做,就会得到实际的好处,你光嘴说说,笔写写,那个还是不行,一定要达到实际!佛教没有什么,只一个实际的去做,只一个踏踏实实的采取一个法门,三十年五十载不变心,肯定的会得一个实际,会得一个踏实。我们用功人,只怕自己有疑惑心,这个法门那个法门,这里摸索摸索,那里摸索摸索,摸索了几十年,老了,再弄什么弄不成了,人到这个六七十岁,精神也不足了,就是用什么功也不比青年的时候容易得好处。我们出家人哪,就在这三年五载之中,踏踏实实用功,得一点受益,到老了,因为他有实际、有受益,他不要用功了,他就是保守这一个正念,二六时中使它在,就是这个样。


道场里嘛,我既然是站在你们前面,也没有别的,就是比你们出家早,比你们吃饭吃的多,其他的没有,说起来几十年了,其实没有什么,希望你们出家,在这个三年五载之内,要有一个实际,踏踏实实的得到一个真实的受益,那么也不辜负我们出家,也不辜负我们住道场当参学,也就不辜负我们割爱辞亲,背井离乡,背井离乡为的何事啊?也就是我们要得到佛法的实际受益,催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