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亮点

2018-01-15 熊园 熊园观察

刊于《中国金融》,2018年第1期,2018.1.1)

“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历程,明确提出了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全面部署了2018年经济工作。总体看,新时代下,我国将淡化GDP增长目标,高质量发展成为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主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要抓手;经济政策主打“宽财政+紧货币”,组合拳背后会更加注重节奏并强化彼此协同;金融稳则经济稳,2018年是金融风险出清的关键一年,国企杠杆率、地方债务风险和资管行业乱象是三大重点。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硬要求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将正式由“量”转“质”,GDP增速的指标意义进一步弱化,高质量发展成为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中央对我国经济增长更有信心,高质量发展也无需高增速。本次会议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前几年描述则是“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总体平稳”等,不难看出中央对未来经济充满信心。此外,相比过去两年,本次会议删除了“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说法,也可表明中央对我国经济增长并无大忧。

事实上,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速季度波动幅度最大不超过0.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已实现了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平稳过渡。基于本次会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总要求,预计未来将继续呈现“低波动、有韧性”的特征,经济并不会失速下行,这也为推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此外,根据十九大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倍增”的计划其实未变),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此前计划的到21世纪中叶提前了15年),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速仍需,至少2018-2020年GDP年均增速要在6.4%左右。

另一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主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要抓手。本次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了8项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摆在首位。具体看,“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很明显,“三大转变”的新提法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结合十九大报告来看,“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并且“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方向;相比过去两年,重点也会转向“补短板”。

绿水青山无疑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次会议也把污染防治明确被列为今后3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加之“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等具体规定,表明未来的环保力度仍将十分严格,预计2018年工业原材料价格(PPI)还会高企、难以显著回落。而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等提法来看,未来的环保举措将会更加注意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地运动式执法有望避免。

  2018年经济政策是“宽财政+紧货币”的组合拳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定调其实是过去五年来经济工作思路的延续,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过对比节奏、力度与方向,2018年经济政策与以往还是有所不同。综合来看,2018年总体以稳为主,政策组合表现为“宽财政+紧货币”,但组合拳背后会更加注重节奏与力度,并强化彼此协同。

其一,“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这一表述已是连续第二年得到中央的认可。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新时代下我国将既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各阶段目标,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稳”和“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进是方向,进是目标;要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既保持稳的节奏,又实现进的态势。

其二,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定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意味着2018年赤字目标仍有望设定为3%左右;而“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的提法,则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财政支出节奏将更趋均衡,“2017年上半年支出过快、下半年明显放缓甚至为负”这种情况将得以避免;二是专项债规模有望扩大,且集中在环保、扶贫等领域。鉴于2018年经济总体仍面临下行压力,“稳增长”的担子还是需要依靠“宽财政”。特别地,基建投资作为经济逆周期稳定器,财政的作用很关键。预计2018年新增的专项债,将对基建投资形成较强支撑。

其三,货币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直观来看,2018年货币将不松不紧。然而,本次会议用“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取代了“调节好货币闸门”的说法,再叠加“强监管、防风险、抑泡沫、去杠杆”仍是各项金融政策的主基调,实际的货币环境大概率是易紧难松,流动性延续紧平衡。同时,“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提法,则意味着2018年信贷有望继续保持旺盛,只不过更多需要投向实体经济。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全球货币已经步入紧缩周期,预计美联储2018年将再加息3次并按计划缩表;欧央行则从2018年3月起缩减购买国债的规模,并有望在下半年释放退出宽松乃至加息的预期。显然,欧美货币政策的外溢性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考虑的是国内因素、独立性较强,加之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其实已较欧美经济体大幅走高,预计我国不会真正加息,即不会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更有可能的是类似2017年3月和12月,在美联储加息之际,象征性地、跟随性地小幅上调货币市场利率。

其四,相比过往,本次会议特别指出“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不难预见,新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是主要“操刀人”,鉴于“协调金融政策与相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是其主要职责,预计我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边界模糊化问题。

   “强监管、防风险、抑泡沫、去杠杆”是金融政策的主基调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并指出“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显然中央认为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已经十分严重。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尚需要一个稳定运行的金融环境,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可谓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结合今年中央的一系列部署来看,“强监管、防风险、抑泡沫、去杠杆”将是未来各项金融政策的主基调,2018年则是金融风险出清最为关键的一年,并且重点将聚焦国企杠杆率、地方债务风险和资产管理行业乱象。

其一,本次会议虽未直接提及“杠杆率”,但“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的新提法其实是个更高的要求,针对的就是金融脱实向虚、乱加杠杆、资金空转等风险隐患。再结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和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去杠杆无疑会是2018年的重头戏。

其二,本次会议指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则强调“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不难预见2018年地方债务将被严格管控。确实,我国“滚雪球”般的地方债和“走样变形”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隐患已经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举债方式交织混杂,并且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权责不明、规模失控等问题突出。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将大大降低政府公信力,不利于社会稳定。

其三,本次会议指出“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再结合一行三会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监管举措(特别是资管新规),预计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乱象将被集中整治。其中,“破刚兑、去通道、去资金池、压同业”将是必选动作,互联网金融仍为重点打击对象。短期看2018年的银行理财规模将受到明显制约,中长期看资产管理行业将发生深刻变局,整个行业的参与主体将迎来大调整。

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12月20日闭幕后,本人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刊发了3篇评论文章,本文为这三篇文章的合集(有所修改)。

[1]熊园.2018年金融领域重点防范三大风险.刊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2017.12.27

[2]熊园. 2018年经济政策的变与不变. 刊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2017.12.22

[3]熊园.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硬要求. 刊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2017.12.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