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次想穿婚纱、骑侉子摩托的人是你爷和你婆 || 西安温度

铛铛 贞观
2024-08-23



人们少有对年长者们的好奇。


当我们看到那些走在街上、坐在楼下、穿行在菜市场的老人时,我们不得而知,多数时候甚至兴趣缺缺,默认他们因为年纪渐长,不会再有对生活的其他想法。


但现实并不如此。


今年,「西安温度」第三季中有三个项目都恰好与年长的人有关。而这三个改造项目,说是改造,其实也并不准确,我们在整个故事里,只承担了帮忙他们实现自我的助手角色。



他们和他们想做的事情,才是整个故事的主角。



1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普通农村老太太。


崔淑侠今年80岁,她是一个闯入直播间的老人。在众多报道中,崔淑侠因为一段在孙子直播间里对自家杏的介绍而出名,被网友们叫“杏奶奶”。



抢着在孙子的直播间里介绍自家的杏,开始是因为她看不下去没人买杏,淑侠看着村子里的杏就卖几毛毛钱,“(那可是)这么好的杏,这么甜的杏。”她的人生和杏之间的联系,细究起来,可以到五六岁的时候。


杏对淑侠来说,太好吃了,又甜又软,可是她小时候只吃过一瓣一瓣的杏。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爷爷给淑侠吃杏,会细细把杏切成几瓣。长大一些,太平堡村的婆嫁到了淑侠家的村子里,每从娘家回来,都提着一篮杏。婆回来走到哪,淑侠就跟到哪,馋人家手上的杏。


长到15岁,婆看她爱吃杏,开玩笑说,你这么爱吃杏,不如就把你嫁到太堡村去。淑侠年纪小,只听得懂能吃杏,她想嫁过去就嫁过去,杏这么好吃,总不会吃亏。五年以后,她就嫁到了种杏的太平堡村,开始了往后辛苦的人生。


在她心中,杏不止好吃,和杏有关的都是好东西,比如杏树,“(那些)杏树高的很高的很,风一吹,树呼噜噜的。”她的手随着这句话,在半空中摇晃,就像是一颗被风吹过,结满杏的杏树。


为了让“这么好”的杏都卖出去,也因为崔淑侠是一个靠卖红薯杆子、菜叶子,遇到什么卖什么养活了家里许多小孩的母亲,80岁了她也停不下来,开始在直播间里帮忙孙子卖杏,“我在(镜头)前吃,这么甜的杏。那单子哗哗地下,我都知不道,当下雨呢。我给孙子说,咋下雨呢?孙子说,婆,那是卖货单子



近几年,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有更多乡村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淑侠的孙子王亚楼说,自从奶奶在直播里出现过以后,家里的杏卖得更好了,甚至带动了整个村子杏产业发展。现在,除了网店,村子里年轻人也在朋友圈卖杏,四五斤杏可以卖五十块,为村子增收不少。


我们关注淑侠的故事,也因为关注到了农村电商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致富机会,而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由我们、设计师和淑侠家人三方共同沟通后,决定帮助淑侠家的杏做一系列品牌形象的更新。


“杏”在太平镇太平堡村的方言里,被念作“heng”,“杏奶奶”也可以被叫作“heng奶奶”。


渡案创意团队八月开始接触淑侠,来之前他们就看到过淑侠在网上的直播视频。设计师段继鹏替淑侠家的杏做了一个完整包装设计和品牌视觉logo。


品牌的视觉logo以“杏奶奶”结合笑脸、杏叶图形设计而成,他们还专门强调了“杏奶奶”里的“杏”字,加了当地读法的拼音:“heng”,俏皮可爱,当然主视觉是以淑侠的样子为主。



颜色也要符合淑侠的气质,看起来有活力,设计师选择了热情的杏红专色作为主色调。


还专门替淑侠家设计了一大一小两种箱子,大箱子可以装4到5斤的杏,箱子一面是以淑侠的卡通logo作为主画面,另一面是淑侠家杏的牌子“heng奶奶”。



小箱子,也就是对口箱可以作为中转箱,作为装精品杏的包装。



段继鹏还替淑侠家的杏想好了外包装上的介绍词,“我觉得可以突出太平堡村里杏的特点,就想了一些形容词,能直白体现出太平堡杏的品质好,比如箱子上2203小时的日照时间,这里的纬度北纬35°,农机奖获奖经历,十道工序筛选杏等等。”



直播也是这次改造考虑的重要部分,“我们做完了杏的外包装,突然觉得也可以做一个直播时候的背景,以及直播时可以放在桌子上的品牌牌子。这样就可以让杏奶奶的直播间样式统一,看起来更清楚,也更好看。”


于是,淑侠家的杏就有了自己的直播间统一背景、桌布和桌牌。



设计团队还考虑到了一些小细节。他们设计了一批品牌介绍卡片,正面印着俏皮的漫画版淑侠,卡片背后是她和自家杏的故事。



在品牌介绍卡片、帆布包、短袖和本子等小东西上有几句设计师了解淑侠的故事后想出的句子,其中那句“人到七十古来稀,我言八十胜春朝”,是设计师想对淑侠说的话,也是淑侠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毕竟, 80岁的淑侠,还说自己要干到干不动为止,“给(我孙子)折装杏的箱子,都没(年轻)人比得过我。”



项目地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堡村

设计团队:渡岸设计

团队成员:段继鹏、沙磊、康舒钦紫、葛洋、王斌




2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喜欢剪纸的农村大爷。


孙学义家住在白蟒塬上,名字里的第三个字虽然写作“义”,但也能看作“艺”,一个“艺”字贯穿了他五十多年的生活。



七岁时,孙学义开始和母亲学剪纸,那时他就是觉得剪纸好玩,“农村过年,窗户上贴那个红红绿绿的(剪纸),看着心里挺舒服的。”


刚开始学剪纸的时候,孙学义父亲认为男孩不应该剪纸,没出息,看不得他动剪刀。孙学义对此的反抗也不是大张旗鼓的,而是悄摸摸的,他会偷偷地拿着剪刀,随时随地剪着莲花、鱼或者生肖图。



但就是开始于偷偷剪的剪纸,伴随了他大半生的时间。开始是给村子里有红白喜事人家剪纸,后来庙会上给神像糊衣服,渐渐的剪纸出名了,还被县里派去西安参加剪纸大师训练班。剪纸慢慢给他带来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这几年,他出过三次国,都是因为剪纸活动被邀请出去。他知道了日本的剪纸是“白色、蓝色和黑色的风景山水人物”,韩国“没有剪纸,有折纸折出来的青蛙”,泰国的剪纸是“庙宇柱子上的花草”。家里人觉得剪纸挺好,都能出去旅游。村子里人看到他,也笑嘻嘻调侃,剪纸你还能出个国。村子除孙学义外,没人出过国。



早年间,村子里尚且还有三四个会剪纸的女人,到今天,一个乡就他一个人会。


虽然看起来拥有了珍贵的技艺,但孙学义对剪纸没有野心。他的剪纸手艺已经被评上了非遗,那也是县里申报非遗的工作人员找到他,他才知道有这么回事,他一向对剪纸的态度是:剪纸挺好玩的,儿孙不喜欢也没事,可以教给有缘人。


孙学义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家里更没有专门存放剪纸作品的地方,剪纸就是他的生活而已,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自然。


但无论他人在哪,在干什么,只要有空隙,都会随手拿起一张纸默默地剪,做着和自己十几岁时一样的事情。



孙学义本人剪纸的态度也感染了我们。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和他一样,初始于觉得剪纸有意思,继而爱上剪纸。去掉那些大的意义和概念,让剪纸平平常常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里。


往常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常给人们一种会被放进博物馆的正式感,离生活很远。我们想做的是让这些蕴含生机但实践不多的古老技法,真正融入生活,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它,让传统在现代生活里活过来。


担任了孙学义改造助手的设计师是参与过「西安温度」第二季的设计团队整个设计。


孙学义现在除了正常的农活,还被四所小学邀请去为孩子们授课。有感于他被叫去教小朋友们剪纸这件事,设计师闫迪一开始就在思考如何让大家都能感受一下剪纸产生的过程。



于是,她把孙学义的剪纸教程简化为一个剪纸包,“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通过剪纸体验包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剪纸的过程。”


剪纸包里,有三套剪纸,“每一个套组是一个关卡,我们想做的更有趣味些。”第一关卡是最简单的传统剪纸,第二关不再是折叠剪纸而是更复杂的设计图案,第三关的剪纸为一张西安地标融合本土元素的大幅作品。



剪纸包里的剪纸,是由设计师和孙学义一起设计而成,综合了传统剪纸和现代美感。



我们还在每个剪纸包里,附加了一张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孙学义剪纸作品。


除了剪纸包外,设计师还将剪纸的概念延伸和拓展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把剪纸艺术的标志性元素提取出来,放在我们日常的包和衣服上。



以后可以只替换魔术贴就能有不同图案的衣服和包背,也符合现代人的环保理念。



项目地址: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大堡子村

设计团队:整个设计

团队成员:陈升、闫迪、刘啸、李祎祯、李子洋



3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坐在家门口聊天的老人。


抱石村和百塔寺村是两个距离不远,隶属长安区的村子。村子里的老人众多,和普通的乡村一样,平时村子里没有什么年轻人。老人们的生活,或是坐在各家门前聊天,或是坐在屋子里看电视,看似风平浪静。但老人们心里,都有对自己生活更精彩的想象。



抱石村的李崇昌今年77岁,以前在西藏当过兵,最大的梦想是再去一次西藏,去当过兵的地方看看。去西藏太难,我们提议要不然给他拍一张穿军装的照片。


拍照的假设出来后,不断有一些令人意外的拍照想法出现了:张小红今年60岁,酷爱唱歌,说自己想通过拍照变成歌唱家;陈进兰63岁,想拍以前没拍过的婚纱照,婚纱样式还要保守一些;肖瑞民74岁了,但有一个骑士的梦,不能骑马的话,骑侉子摩托也行……单看老人们的期望,已经不只是对过去的怀念,而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更多想象和创造。



为老人拍照这件事,我们找到了许凯,他是抖音账号@是德善呀-许凯的创作者。许凯在抖音上的所有作品都和老人有关,在他喜欢的故事和记忆里,也多是和老人们在一起时发生的。



就在许凯和我们去给老人拍照时,出现了许多和老人有关有趣的瞬间。


抱石村里的张雪娥想扮成戏服里的皇后,她自己身材瘦长,戴起发套,确实挺像戏里的皇后。刚开始她画好妆穿好服装走在村子里,逢人就先开口说老了老了,开始精怪了。但等她拍了一套穿着戏服的皇后照,看到我们带去的婚纱好看,对许凯要求,她想穿婚纱也拍几张,超出了开始的拍照预想,“我们当年没这,裙子确实挺好看的。”



百塔寺村的张小红特别喜欢唱歌,穿上歌唱家裙子后,在化妆师的盒子里旁边溜达了好几圈,化妆师心领神会地给她选了一套闪着钻光的饰品。为了找到歌唱家的感觉,张小红还现场唱起了东方红和青藏高原。唱歌时,院子里还晒着刚摘下不久的柿子,但她丝毫不在意,仿佛已经身处在真正的舞台上。


■ 拍摄现场花絮


开始拍照时,有老人征求儿女的意见,儿女们觉得他们都年纪这么大了,就不要再折腾,对他们去拍照这件事抱着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有老人觉得化妆穿裙子,会被村里的人议论纷纷。但当他们真的穿上了自己希望成为的角色服装,那些婚纱、八十年代的白衬衣、相声袍子、戏服里的龙袍或皇后裙,出现在镜头里的他们都很高兴 。


这次拍摄,百塔寺村和抱石村两个村庄一共有27位老人参加,我们挑选了其中10位老人的图片做了海报。



项目地址:长安区百塔寺村&抱龙村

设计团队:许凯团队(抖音:是德善呀—许凯)

团队成员:许凯、魏国荣、时磊、许婧怡




4



「西安温度」第三季里有三个故事的主角都是年长者。


淑侠想继续帮孙子卖货,80岁了,还有干不完的动力。我们替淑侠和她的孙子做了“杏奶奶”的品牌设计、外包装以及直播用品设计,期望这些微小的更新,可以帮助到淑侠家甚至太平堡村的杏产业发展,农产品电商也可以很时尚和现代化。



孙学义喜欢剪纸,是剪纸非遗传承人,同时还在教小朋友们剪纸。我们做了一个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孙学义剪纸的剪纸包,探索了剪纸形象的延伸空间——剪纸魔术贴短袖与包。传统与现代,过去与今天,碰撞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火花。年轻人们可以通过剪纸包这样的小东西,接触甚至爱上过去的传统工艺。



抱石村和百塔寺村的老人们想成为各种各样不同职业的人。我们在拍照的那一天那一刻尽力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空间,一个可以让他们圆梦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拍照,让更多的人知道,年龄渐长的老人们也有对生活的新想法。


所有的这些,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的那些超越日常生活的事。


在我们的城市中,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年轻人天然吸引了媒体、商家和各类组织的关注。青年群体是一种力量,是所有人都要争取的对象。


美国人类学家华琛教授的《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里,谈到了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变迁,中国家庭形态过渡到极为关注孩童,伴随此的是家庭里的老人失去力量。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华琛很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家庭里和社会权力的流动,在以经济为发展主要导向的社会中,“(人们把)老年人看作是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甚至破坏。”


对青年的关注固然好。但当青年老去变成年长者,那时候还有人或目光投射到他们身上吗?


前两季的西安温度里,我们也有许多与老年人有关的故事,比如为退休老教师们改造了他们的社区替老何夫妻的米粉店重新装修为民间乐队“有范”,以老范为灵魂人物的自乐班做过品牌设计;给修鞋修衣的“陶籽奶奶”,设计了新的摆摊车等等。



今年的三个与年长者有关的改造里,相比从前,我们更多着眼于他们本身以及年长者们自己的想法,我们退出来,把主角还给他们。最终我们的希望是,城市不只是一个可以实现年轻人梦想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能让所有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这次改造的简单故事——和年长者梦想与自我有关的三个故事。



作者 | 铛铛 | 贞观作者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贞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