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与千寻》中的礼和秩序

刘瑾彤 青苗法鸣 2020-10-0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千与千寻》中的

礼和秩序

对于一个法律人来说,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相信很多学法的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并有自己的答案。接下来,笔者希望从《千与千寻》这部电影说起,来分享其中一个观点。

第一遍看《千与千寻》,并没有觉察出其中蕴藏的道理。直到前几日与同样学法的前辈聊天时,前辈语重心长地提起这部他最喜欢的动画电影。前辈参加工作多年,“我之所以到现在依然喜欢这部电影,或许就是因为它所体现出来的规则意识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感到十分惊诧。这部电影与宫崎骏的其他所有电影一样,以其清新的画风、和谐的配色和充满创意的剧情在我心中留下印象,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其中对礼和秩序刻画和宣扬会在多年以后的今天让我的心灵深深为其震撼,被其吸引。

在说这部电影的同时,笔者想举一个国漫的例子加以对照——《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在2008年开始制作人设,于2016年7月8日正式上映,其所选的传统神话题材、中国风格和大牌声优作为有力宣传,吊足了众多爱好国漫的观众的胃口。作为一个时常落后于潮流的人,笔者前几天才免费在网络上看完了这部“巨制”。在此以“礼和秩序”的角度,对这两个电影参照对比。

在电影的开端,《千与千寻》就通过千寻与父母的行为对比开始体现这种礼。千寻的父母在开车时横冲直撞,在面对一个未知的地域时选择不经思考地擅入,在无人看守的摆放满食物的摊位前大吃大喝,毫无敬畏和礼数。

千寻的性格里有懦弱的成分,也有“初生牛犊”所特有的对于未知的本能畏惧。这种本能的恐惧,在千寻慢慢适应异世界的生活之后逐渐削减了它消极的一面,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为千寻创造了一个渐渐扩大的接纳理解的范围圈,让她接受这个世界里的狰狞生物、奇幻魔法,更重要的——接受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事实上也为她最后回到原来的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摆脱人类的“臭味”,与此端世界的生物达成共振、如何接受“只有工作才能继续在世界中生存”的生命底线、如何对待陌生人的善意并及时报以感恩。在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千寻对于每一个陌生的人都是尊敬而礼貌的。无论是最初很冷漠的锅炉爷爷,还是店里奇形怪状的天神客人,甚至一直以反面角色示人的汤婆婆,千寻心中所存的巨大的恐慌并没有忘掉礼节、礼貌、礼数。一次次的低头致意,一次次的“非常感谢”,我们可以感受到日本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对于下一代所付出的教育和期待。

千寻在油屋被剥夺了自己的名字,这似乎象征着一种自我的迷失,但是无论是“千”还是“千寻”,她一直没有失去的是对逃离的渴望和一直恪守的自持,这些品格作为一条“暗线”,成为千寻最后脱离异世界的一手好牌。

言及此处笔者想要对比分析一下《大鱼海棠》在这方面的描写。椿和千寻一样作为独子拥有自己的一双父母,但椿对自己家人的态度所表现出来的更像是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对父母谆谆教诲不耐烦,对母亲扔掉饲养的“鲲”之后不问缘由勃然大怒,对于自己犯下的过错所造成的家族的灾难——恕笔者直言,虽然她最后情愿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挽回滔天灾难,但是在洪水翻天覆地到来前,甚至灾难发生之后,椿的一步步行动所表现出的自私和幼稚实在是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位将来可以继承母亲职位、掌管海棠花生长的神。万物生长皆有规律,既然《大鱼海棠》世界观的设定是一个众神的视角,选取的是中国传统的家族式、部族式的生活方式,又何以先打破家族的秩序,再打破自然的秩序?

*图片注释

笔者此处说椿“无礼”,不仅仅就椿对于父母不尊敬,对部族不负责,也体现在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脱离了家庭部族的拘束之后,面对外部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傲慢。这里想要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人类少年的死亡之后,椿选择去找灵婆寻求挽回的办法。灵婆在剧中的设定是一位类似死神的可以掌管所有死去的灵魂的上古天神,在神的序列里应该算是地位比较高的神职,但是椿在面对她的时候不但没有表现出对上位者的恭敬,甚至连晚辈对长辈最起码的尊重都吝啬付出。在灵婆大门前不敲门就想要推门而入,见到灵婆之后理所应当地说出自己“逆天”的请求,在寻找“鲲”的真身的时候灵婆陪着她找了六个时辰,而到电影的末尾,椿也没有对灵婆说出一句真诚的“非常感谢”。细看椿的种种表现,并不是一句“青春期叛逆”可以全部开脱的。

《大鱼海棠》想要表现的是一幅中国风尚的画卷,那么这样一个缺乏礼数和教养的女主角真的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或是当代的女性吗?除此之外,对于一直真心对待她的“湫”,椿的表现也令人失望。对于别人的关爱到底应该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这应该是从孔子时代就灌输给每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的礼仪。

相信每一个看过《千与千寻》的观众都对剧中白龙和千寻纯真的感情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之所以我们觉得这对在现实中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伴侣”之间的感情如此让我们动容,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就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是真诚的尊重和给予。从始至终,千寻都表现出了一个善良而懂礼的孩子对于关爱自己的人的感激和回馈。礼尚往来,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这不单单是情感上的交互作用能够产生的指数增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更应该是两个合格的社会人对于良性社会关系的良性延续。尊重,相互的尊重,发自心灵深处的尊重。它让白龙不惜被汤婆婆发现也要救下千寻,让千寻尽管手无寸铁毫无力量也要庇护白龙并对他给予无条件的信任。若是让椿和千寻进行一个人格上完整性的评判的话,笔者想,椿在“礼”这个标准上应该是不及格的。而千寻,或许体现了宫崎骏作为一个长者对于下一代的“懂礼”的期望吧。

除去千寻的表现,电影中其他人物也在“礼”这个方面表现不俗。举一个剧中“钱婆婆”的细节。为了救白龙,千寻与朋友们乘坐电车来到“沼底”站寻找钱婆婆。夜色已深,钱婆婆为他们在曲折的小道上安排了一盏会像人一样跳跃的路灯,路灯在前面引路,跳几步就停在一旁等他们。陪伴他们到达钱婆婆屋外,路灯灵活地跃上门框成为门灯。钱婆婆屋门自动打开,室内温暖整洁。无脸男在享用蛋糕时彬彬有礼,浑然不似油屋时的嚣张跋扈。一切的温馨祥和,都建立在礼数尽到,尊重尽到的基础上。

再说秩序。《千与千寻》在千寻和父母进入小镇的一刻开始就在建造一种秩序。其中有汤婆婆的“不工作就会变成动物”、“回到人类世界必须辨认出自己的父母”、“离开时不能回头”等等。这个世界在秩序中平稳地运行。它不同于千寻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没有人能够打破这样的秩序,无论你是人类还是天神,高贵或者卑贱,只要你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下去,就必须遵从这样的规则。连油屋的掌管者汤婆婆在自己爱子的要求下都无法违逆规则。当一个飞扬跋扈的反面人物面露难色说“这是这个世界的规矩”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宫崎骏对于这部电影所寄予的期待——看吧,秩序至上,规则至上。

总的来说,《千与千寻》想告诉笔者这样一个道理:无论身处的是怎样一种社会秩序,只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遵循礼数,永远有立足之地,也永远有跳脱出去、选择不同的生活的可能。对于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包围的现代社会人来说,这一点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成为救命稻草。毕竟不会有太多人像湫一样愿意牺牲自己来拯救他人,更不会有太多人在无礼如椿一样大闹大错之后依然得到原谅,得到惩罚之后得到大团圆。如孔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千寻最后能够找到自己的父母,回归原本生活的世界,除了白龙、玲、无脸男等等许多人的帮助之外,更因为她对于异世界规则的接受和尊重,对自己的“礼”的恪守。


千寻在电影中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年轻人的代表,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的代表。

有爱有敬,千寻回家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社会运行的真相是什么?或许没有人能够分析清楚。法律人看社会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法律人有自己的法律思维,法律人更加尊重规则。这并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法律人学习的就是规则,我们相信自己每天所学习、研究、为之付出珍贵的日日夜夜的东西是正确的,是有利于这个社会的。它们可能不尽完备,许多或许是致命的漏洞需要后人去弥补。但是我们依然以法律为教义,以崇尚法治作为我们的信仰选择。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我们需要完备的规则来规范这个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的巨型机器。

从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礼”开始,对于社会秩序的建设就没有停止过。事实上,礼从小处说是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部族对成员的规范,从大处说是国家对社会秩序的追求,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方式。在现代社会,这种追求就体现在崇尚法治、普及法治、完善法治。西点军校流传着一句很有名的话: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规则总会有不足之处,然而打破它其实也意味着新的规则在建立。万物流转,不过是规则与规则之间的互动和交换。

以《千与千寻》这部电影作为切入点,笔者作为一个试水法学的新人意在表达自己对于“礼”和“法”的理解,并向宫崎骏大师表达敬意。初学法律,所谓秩序、规则意识皆是雾里看花,只待岁月磨砺岁月,知识充盈知识。文中所提出的对于《大鱼海棠》的看法仅作为对《千与千寻》的参照,并无褒贬之意。言语不当之处,还望诸君指正。

作者简介:

刘瑾彤,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自滇入渝,出山入山。

尝山城水土,潜法学星汉。

牛刀小试,端倪初窥。

把清酒一盏,敬四方前辈。

本期编辑:徐梦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