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旧时光 “拓”出新乐趣 “印”象老昆明

盘龙君 盘龙文旅MoreLife 2024-07-15



🗞️📻🎞️



听老昆明历史讲座,体验老昆明非遗文化传统手工“瓦当拓片”,在欣赏老物件中回味老昆明、追忆旧时光、感受新风尚……

3月20日上午10:00,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离退休党支部赴盘龙区金菊社区老昆明杂书馆进行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近40名老同志在精彩讲座和趣味活动中感受着地道的昆明味、深厚的文化味。





活动伊始,老同志们沿着楼梯拾级而上,老昆明杂书馆名誉馆长詹霖老师为大家讲解昆明历史及老昆明杂书馆的由来,一路经过放置了1000多盘录像带的墙壁、一张张老照片和年代感海报,那些尘封的记忆也跟着鲜活起来。步入老昆明杂书馆正厅,大家一边欣赏着老物件,一边热烈地交谈着——





参观过程中,老昆明杂书馆工作人员耐心讲解着各种老物件的由来和故事,旧报纸、老唱片、瓦猫、活字印刷、海燕牌收音机、老牌电视机播放着老电视剧、旧文具、各式手表……当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打在地板上,置身在这间小屋里,那些自己收集或是捐赠而来的琳琅满目的老物件,让人仿佛穿越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昆明。





参观完毕,所有人汇聚活动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向老昆明杂书馆捐赠了由老同志撰写的《伊瓦底江编年 风土记》,老昆明杂书馆现场送上捐赠证书表示感谢,并回赠了由詹霖老师撰写的《云南瓦当》





紧接着,一场围绕瓦当开展的讲座和拓印体验拉开序幕。詹霖老师首先为大家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瓦当文化讲座:《屋檐上的美学——云南瓦当会说话》,在詹霖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中,大家透过瓦当上的昆明、瓦当上的红色记忆等内容,了解了云南瓦当的历史、发展、现状、特点、美学和文化内涵。





拓印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相当于古代的复印机或照相机。而瓦当拓印不只是普通的复刻品,更是一种历史的载体。讲解完理论知识,詹霖老师便开始教授学员制作瓦当拓片,分享瓦当浅浮雕的传拓技法。





方寸之间,拓古墨今,瓦当拓印活动正式开始,大家按照拓印的步骤:湿纸——上墨——拓印——揭纸——成品,一步步认真操作。首先将一张宣纸固定在瓦当拓版上用水轻轻喷湿,然后用“鬃老虎”(一种鬃毛刷)轻轻敲打使纹路入纸,待纸张干燥后再用拓包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最后再小心地把纸揭下来。不一会儿,一幅幅生动、带有老昆明元素的作品便跃然纸上。在詹霖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少老同志制作出了人生中第一张瓦当拓片,颇有成就和乐趣。





最后,詹霖老师和老昆明杂书馆馆长戈捍老师共同带来了《我家昆明太勾魂》昆明说唱表演,一段吆喝,一段吟唱,和大家一起“说昆明道昆明,好呀嘛好家乡”,地道的昆明味儿赢得阵阵掌声。此外,戈捍老师还演唱了改编曲目《九天儿》,轻快悠扬的小调瞬间抚平内心的焦灼。





作为2023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老昆明杂书馆十分契合离退休老干部的学习需要。通过推进真听、真看、真体验,这个在社区里的文化空间让老昆明的记忆延续,让地道的昆明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见。

老昆明杂书馆2017年成立,拥有涵盖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昆明的图书、民间杂谈、档案文献、报纸杂志、书信公函、手札手稿、徽章证件及生活老物件等,集传统文化展示、红色主题文化、老昆明文化、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于一体,是市民群众追忆过往、触摸历史的港湾通过举办交流活动、走进校园社区等形式,老昆明杂书馆致力于让昆明文脉进一步延续。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机关党委委员、离退办主任胡映霞,盘龙区政府办、区外事办、区文旅局、联盟街道金菊路社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END


今日话题

一起走进老昆明杂书馆,走进云南瓦当!




往期回顾


发现我们


昆明市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独立原创作品,敬请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授权

合作咨询:13888225610(微信同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