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 婧,金兼斌 | 传播与解读的博弈:基于转基因科普文本的评论分析

杨 婧,金兼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9-20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引用说明:封面图和上图均为第一作者近照。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大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2016ZX08015002)。

作者简介:杨   婧(1991-),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

通讯作者:金兼斌(1968-),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使用与效果研究、科学传播




摘 要





     “后常规”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科学议题传播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用户均可生成内容,为科学家、科普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科普途径,同时增加了公众针对科学议题“发声”的机会,这些都为研究传-受之间的张力和博弈现象提供了素材。科学传播的图景进一步发生改变,其中传-受之间的错位现象对科学议题的有效传播影响重大。本文采用的案例是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和“果壳”发表的崔凯博士的一篇名为“公众为什么不相信转基因”的转基因科普文章及其文后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主题和解读两个层面解析传-受之间存在的重合和错位。研究发现,在主题层面,科普文本和评论之间重合较大,只在“道德与伦理”和“通过意见领袖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出现错位。在议题的解读层面,科普文本与对转基因持反对态度的评论之间差异较大其一,虽然传-受双方都认同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但是二者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其二,对政府监管的信任程度不同;其三,转基因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方面产生解读错位;最后,评论对于科普方的合法性存在质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转基因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争议性科技议题[1]。科学议题一旦进入社会,其扩散、弥漫和演进,便具有某种不以研发人员乃至科学共同体意志为转移的自在性或不确定性。各种社会力量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经验,都可能成为科学议题的社会呈现的形塑因素[2]。这是“后常规”(post-normal)科学时代[3]的典型特征:科技的社会影响——包括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其对经济和产业、生态环境、社会、法律、伦理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在影响,使得公众对科学议题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并以各种方式参与乃至推动科学议题的社会传播和面貌演变。

近年来,科学传播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越来越成为包括科学家在内的人们表达意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社会化媒体赋予科学家对科普内容更大的自主权[4],也赋予受众更大的选择和表达能力。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通过各种互动行为,包括转发、点赞、评论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5],并由此参与到科学议题的框架争夺和舆情建构中[6-7]。可以说,互联网特别是社会化媒体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的社会建构的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与“科学权威”和媒体“霸权”进行博弈,表达另类关切和理解的工具和手段。以科学家、科普实施者为代表的科学传播者在进行有关议题内容生产时,固然带有其特定的框架和观点立场;但公众在对科学议题进行解读和接收时,其实也往往是自带框架的[2]。由此,科学传播往往从本质上演变为一场传者和受众之间的框架博弈。通过获取受众对特定科学传播文本所留下的评论内容,或有助于了解公众对某一科学议题的解读策略和模式,从而为有效改善科普的传播效果提供思路。这正是本文的立意所在。2018年8月12日,拥有食品工程博士和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崔凯先生,在果壳网科普平台“我是科学家”第二期演讲活动中,以《公众为什么不相信转基因》为题作了一场演讲。这是一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科普演讲,演讲中穿插使用了很多类比、比喻的修辞方式,也涉及不少演讲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以此拉近演讲者和目标受众的距离,产生共情效果。随后,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和“果壳”分别于8月30日及9月3日发布了演讲录像以及演讲实录,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文章下方评论区既有围绕崔凯博士演讲主题“转基因”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不少与文章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受众积极构建、解读媒体信息的一面。本文即以这一演讲文本及其读者评论为案例,就转基因这一“后常规”科学时代的争议性科学议题的互动性社会建构进行探讨。具体而言,通过内容分析,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科普文本所内嵌的框架和主题,与通过受众评论所反映出来的接收端的框架和主题进行比较,来揭示科技议题传播和解读之间的博弈,并基于此为有效的科普提出对策建议。
(文章详细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引用本文:杨婧,金兼斌.传播与解读的博弈:基于转基因科普文本的评论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43-152.

往期目录:

全新发布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目录2019年第6期目录

2019年第5期目录

2019年第4期目录

2019年第3期目录

2019年第2期目录

2019年第1期目录

更多请关注网站:http://hnxbw.cnjournals.net/hznydxsk/ch/index.aspx

好文回顾: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稿 | 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稿 | 精准脱贫:中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
左  停、刘文婧、李  博 | 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马红坤、毛世平 | 日本和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转型路径比较及启示
孙致陆 | 贸易开放背景下国际小麦贸易市场势力实证分析



关于我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1年,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农业大学主办,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现为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

本刊牢牢把握办刊方向,紧紧围绕新时代“三农”问题研究主线,致力于关注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关注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问题研究,主要刊发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土地问题以及科技发展与人的关系研究等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尤其欢迎实证性、理论性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本刊常设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土地问题等基础栏目,并轮流开设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科技发展与科学传播、全球化与比较研究等专题。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采用在线投稿系统,网上投稿、查稿,所有刊文均可全文上网浏览及下载。网址:http://hnxbw.cnjournals.net ,微信公众号:hzauskxb。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