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的叮嘱,被王鼎钧先生写进了回忆录里

罗振宇 少数派文库 2022-10-26

我看到这番话的时候,被那种朴素的力量打动了。

那是1942年,中国正在艰苦抗战。作家王鼎钧那年还是一个17岁的少年,要告别家人,从当时的日占区穿越到大后方,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家远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也许就是生离死别了。临行时,他的母亲叮嘱了他这么一番话:

“行万里路,读万遍经。笨鸭早飞,笨牛勤耕。让小的敬老的,拿次的留好的。宁欺官,不欺贤,宁欺贤,不欺天。人多的地方不去,没人的地方不留。赞美成功的人,安慰失败的人。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不要穿金戴银,只要好好做人。墙倒众人推,我不推;枪打出头鸟,我不打。种瓜得瓜瓜儿大,种豆得豆豆儿多。”

50年后,这番话,被王鼎钧先生写在了他的回忆录里。

今天的我们,很幸运没有生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每天的生活,还是会被各种信息、各种可能性冲击得无所适从。每当此时,不妨向这种朴素的道德直觉求助。

对我们唠叨这样的话的人,未必有多少学识。但是,妈妈的话也许来自妈妈的妈妈,乃至更久远的先祖。薪火相传,它凝结的是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生存智慧。

它们早就被用这样的民间格言记录下来,而且经过了岁月的反复冲刷与验证。这才是真正靠得住的东西。

这段话值得我记在小本本上,就是因为那个场景。在生离死别的时刻,一个母亲叮嘱的话,一定经过一番内心的挑选;选出的,一定是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话。


王鼎钧回忆录里记录的好些人和事,给人印象深刻。历史学家高华生前最后一篇文章,就是推荐我们读他:“他的书,既是为历史做见证,也给我们启示和教益。”
在台湾,王鼎钧的名字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被台湾媒体称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鼎公已97岁高龄,人到晚年,耗尽17年,完成四册大书:《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写尽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抗战时期,王鼎钧先后在日军占领区,和抗战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他成了国民党宪兵,看见了国民党最巅峰状态,后来沦为了解放军俘虏,在解放区生活;1949年后,他来到台湾。鼎公说,“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鼎公,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鼎公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的血泪控诉,而是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说,“这部书,简直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当即决定加入版权竞争。同时,我承诺,尽最大努力保持作品原貌不变。”
这才有了这套书的大陆版。幸!

陈丹青:最近天天读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好看极了,生怕读完。
林达:王鼎钧是我最喜欢的中文作家。鼎公的四部回忆录在大陆出版,是读者的一件幸事。
席慕蓉:谁在告诉我们真话,谁在告诉我们每个人真实的心理所受到的伤害,那大概只有王鼎钧这4本书。鼎公一点一滴地把“历史上最大的骗局”给我们解开。我们不能够明白的问题,父母不能讲的场景,都在他的书里出来。
亮轩:《昨天的云》,写他的童年和家乡。《怒目少年》,写他抗战逃难的初期。《关山夺路》,写国共内战,所见所闻,所受到的刺激,精彩绝伦,你才知道什么叫国共战争。我们都人云亦云了一辈子,读到王鼎钧才算打开我们的眼睛。《文学江湖》写他在台湾被特务折磨的经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白色恐怖。各位,教科书都扔了吧,好好读王鼎钧的回忆录,比什么书都有用。
为此,诚挚推荐“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随着那一代人远去,类似的回忆录以后不可能再有,鼎公的这份记录是极为稀缺的。如果相信历史是有价值的,不妨读一读这位百岁老人的书,别人吃过的盐,走过的桥,对我们不无禆益。
●最真实的历史:融合微观的自传和宏大的历史变迁,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个人活生生的经历。这样的文字,别处看不到。
●经典稀缺:大陆非常缺少这类完整记录中国现代史且文笔绝佳的作品,数次上架,数次断货,口碑极佳。
力荐你读读这套书,如果你没读过,那你太幸运了,还有这么好的书待你享用。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这样一本书是危险的(绝版遗作,一字未删)

刘瑜:拒绝谄媚的人,最令人欣赏

杨天石:蒋介石的棺盖虽然早已盖上,但离论定尚远

近代中国如在悬崖上走路,一步三回头,步步惊心

历史学家马勇:蒋廷黻的这个看法虽说残忍,但确实是对的

读完大为震惊!(这样的文字,别处看不到)

唐德刚:袁世凯,可惜了

巨流河!巨流河!

黄仁宇|他的个人“失败”,映射着20世纪中国的挫折

杨奎松:黄仁宇回忆录讲述的一个细节,听得人头皮发麻

他再晚一步,我们今天就看不到这些绝密档案

上帝爱谁我不知道,但他一定恨沈志华

杨奎松:我在台北查档案(有点离奇,但事实如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