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摊经济热背后的城市治理冷思考

林子杰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上海华略智库新兴产业院研究员 林子杰 

来源:华略智库(ID:HUALUETT)

疫情之后就业困难,为保民生政府呼唤地摊回归,在全国兴起一场“地摊热”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治理水平的反思。

近日,冷清已久的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地摊热。


3月15日,成都率先允许地摊业主文明占道经营,仅两个月就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


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为成都“地摊经济”点赞,紧接着在6月1日赴山东考察时,提到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国家文明办也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纳入文明城市的考核范围。


各大城市都开始为地摊经营松绑,甚至鼓励地摊经济。据新民晚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上海、郑州、南京、成都、长春、杭州、长沙、南宁等27地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地摊运动”浪潮下,地摊概念股开始暴涨,如最近推出了地摊车的五菱在6月4日的香港股市就暴涨60%,同样上涨的还有小商品城、百大集团、茂业商业、广百股份等“地摊经济”相关概念股。


图片:五菱新推出的地摊车


这与之前全国严格禁止地摊的基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许多城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遏制住了占道经营的现象,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市容整洁。而今年,在疫情对城市经济和群众就业带来冲击背景下,地摊被紧急呼唤重启,借此来缓解城市群众就业难问题。


地摊是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城市现象,在发展研究和城市政策学中,地摊属于“非正式经济”(informal economy)的范畴。事实上,“非正式经济”在缓解城市贫困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城市低收入人群解决生存的重要方式。


尤其是在南亚、拉美等地,从事非正式经济活动的群体在城市居民中占到很大比例。其中,地摊帮助低收入群体绕开了在城市谋生的两大难关:资本和技能。


一方面,低收入人群往往缺少个体经营所需要的启动资金,难以迈出租赁店面这关键的第一步;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他们可能很难找到收入合适的工作。


当然,这次地摊重启之后,也有不少上班族来蹭“地摊红利”。据报道,在河南郑州,有不少市民开私家车来摆摊,打开后备箱直接变摊位,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增加额外收入。


当前中国正处在后疫情经济恢复时期,地摊经济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就业问题,还是带动人气、激发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随处可见的路边摊可以方便人们消费,例如曾经广泛存在于上海地铁口的早餐摊是上班族购买早餐的重要渠道;同时相比于一些店面甚至是商场,地摊消费成本低,在消费收缩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激发一部分城市群体的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强将会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生产恢复,进一步刺激经济活力。除此之外,地摊在一定程度上还承载着城市记忆和文化,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地摊经济重启看似是疫情冲击下的特别措施,但是地摊从之前的被抑制到现在的受鼓励,所涉及的关于城市治理和社会民生的问题仍旧无法回避。


一方面,政府仍需思考的是一直存在的占道经营和城市公共秩序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一直存在的公众对于公共卫生和环境的忧虑该如何处理。据澎拜新闻报道,由于缺乏管理,大连的一处夜市在6月2日开放后,附近就出现了交通堵塞、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并已被停业整改。


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图片来源:澎湃新闻引自今日头条网友“大白的Vlog"


另外,从更长远来说,当疫情影响和就业困境过去,当城市经济再次回到疫情之前的活力,就业问题不像当下这么迫切的时候,地摊业主又将何去何从?之前不被重视的摊贩的生存生活问题该如何解决?城市将再一次严格限制或禁止地摊,还是这次将彻底改变城市政策的导向,让地摊成为一种大家认可的形式保留下来?


事实上,对地摊经济的管理往往反映了城市社会治理的综合水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清理地摊是城市管理者为了保持市容整洁的“常规动作”,地摊的减少确实可以提高城市的有序程度,解决占道经营以及公共卫生问题。但从另一方面说,单纯地禁止只不过是解决了问题的表面,并未充分从个体和家庭本身出发去考虑社会发展问题。


社会发展的评判标准,不该只有GDP和文明城市考核结果,更多的人乃至摊贩这样的“边缘群体”可以充分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也应该是一个重要指标。


没有充分解决摊贩可持续的收入来源问题,而过度强调解决城市管理中市容市貌等单一方面问题恰恰反映出城市治理者治理水平的欠缺。因为作为普遍存在的世界性城市发展难题,“非正式经济”的管理需要城市治理者付出更多的耐心、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更加复杂的制度体系以及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在这方面,台湾地区的地摊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众所周知,夜市已是台湾旅游的一大卖点。包括士林夜市、逢甲夜市在内的各类夜市,几乎是每一位到台湾观光的游客必到访之处。多年以来,政府、摊贩、居民已经形成了比较融洽的相处模式,政府倾向于引导、辅导而不是简单杜绝。


台北市政府曾表示,其对摊贩管理的原则是:承认摊贩是城市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容许它们的存在,但不放任自流,而是划定区域、摊位、经营范围,予以保护和管理。而当摊贩遇到投诉,甚至居民和摊贩发生冲突时,当地政府也会介入居中调停,协助双方取得共识。


另外,当地还鼓励夜市自我管理,发展出比较良好的经营生态,夜市有摊贩自行组织的自治会,负责筹资聘请专门维持市场交通秩序、打扫环境、清运垃圾等人员。


例如,台北宁夏夜市专门成立了自治会——“宁夏夜市观光协会”,多年来在自治下改善了经营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如组织摊商筹资,统一安装了油脂截留器将摊位接通油污入水口;在食品卫生问题上,观光协会也鼓励商贩们定期将原材料送到相关部门检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喜的是,这次地摊回归也伴随着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出台,这也体现了中国城市治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就在6月2日,佛山禅城区出台了《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临时占道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地摊业主可向禅城区镇(街道)城管执法部门申请临时占道经营,并且对经营的方式、范围以及管理的方式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同时,还设立了摆摊考核制度,对一个季度内扣满12分的从业者,将不被允许在半年内再次申请临时占道经营。


另外,同样开始支持特色小店“外摆摊”的上海也开始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运用在地摊管理上。例如,规定集市要在规定的红线范围内、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部分公共区域;商户从业资格仍需到属地部门进行登记,在经营过程中接受各部门规范监管;城管部门开展不定期巡查生活垃圾是否分类等问题,对经营商户进行规范和指导,保证不影响周边道路秩序。


这一趋势也与国际学界的一些政策建议相契合,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报告,“非正式经济活动的正规化(formalisation)是管理这种现象的主要方式之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摊经济很可能会与当前我国最热门的互联网经济结合,成为未来的风口产业,实现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


6月2日,微信支付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推出“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将在线下线上一体化、福利补贴、商家教育指南、经营保障支持方面提供数字化服务,助力小微商家,并通过低门槛的数字化工具能力推动“地摊经济”、“夜经济”提档升级。同时,阿里也宣布为摊主提供超过700亿元资金保障扶持,京东和苏宁也发布相关计划进军地摊经济。


最重要的是,这些互联网巨头通过将现代技术和商业手段相结合,让地摊经济也可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帮助小微商家实现长期可持续经营。


而当下作为城市治理者还可以做的更多,比如地摊业者的生产安全问题如何解决,“三合一”问题如何防止重来?还有夜市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理和对周边社区噪声干扰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区统筹解决,并帮助摊贩形成自发改善经营环境的良好生态。


但这些问题其实都不难解决,因为再难的问题都不能阻挡我们帮助大家解决就业问题和恢复城市活力的决心。此次的“地摊热”也将为推动我国城市治理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新思路。


———— e n d ————
推荐阅读【原创】自贸区新一轮创新周期开启,长三角自贸区当如何突围?【原创】华略看“两会”:社会化细分工,小农户大未来【原创】留得青山,赢得未来:非常时期最短报告的历史意义【荐文】中央20年后再次打响“西富”运动背后的意义
【荐文】337个城市新排名:这15个最有潜力
【荐文】“南升北降”格局之下,创业梦应该在何处安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