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勋:让普通人了解「美」的含义,其实很难

蒋勋 南湖雅集 2023-11-18

▲《蒙娜丽莎的微笑》| 卢浮宫馆藏

罗浮宫(卢浮宫)指定要看到的作品,有蒙娜丽莎的微笑、米罗的维纳斯、胜利女神雕像,所谓的「镇馆三宝」。

当时罗浮宫还没有改建,只有一个入口,阴暗陈旧,动线很呆板,因此看完米罗的维纳斯,要走出希腊馆,上楼梯到二楼,穿过大长廊,为了争取时间,一路用小跑步,跑到长廊中段右转的一个小房间,看到人山人海的观众密密麻麻簇拥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面前。
罗浮宫像一套满汉全席的大餐,琳琅满目,没有好的导引,不知如何下手,不知从何下手。
许多人去了罗浮宫,只留下在里面小跑步的经验记忆。不只台湾游客在小跑步,全世界的游客都在小跑步。美国人跑完,日本人跑,日本人跑完,台湾人跑,这几年是韩国人在跑,又加上刚开始的中国大陆人也来小跑步了,人数之多,更为壮观。

▌让普通人了解「美」的含义,其实很难
上一世纪70年代罗浮宫的故事,给我许多反省:我所学习的「艺术」,我所学习的「美」,我所留恋徘徊的「罗浮宫」,究竟是什么?究竟有什么意义?
对一般大众,「罗浮宫」应该只有在里面「小跑步」的记忆吗?只有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合影留念的记忆吗?那一个年代到欧洲旅游的台湾游客,多是白手起家中小企业的第一代。他们平日辛勤工作,省吃俭用,在巴黎的旅途中看到他们带着泡面,带着年老出身农家的父母,站在米罗的维纳斯雕像前面。
老太太无法了解为什么一个裸体女人是「镇馆之宝」,我讲了很多,关于维纳斯,关于希腊神话,关于希腊对身体的歌颂,来自台湾乡下农家的老太太还是无法了解,她忽然转头用台语问我:「这啥人ㄝ某?」——「这是谁的老婆啊?」

▲米罗的维纳斯 | 卢浮宫馆藏


我愣了一会儿,我知道维纳斯的丈夫是武器之神福尔坎,但老太太显然不是要知道这一故事。她或许是无法了解维纳斯「美」在哪里?一个赤裸裸的女人,没有丈夫管吗?她心中充满疑惑。是的,罗浮宫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满满都是疑惑的奇怪地方。
我学习「艺术史」,我学习「美」,有一天,如果我无法回答这样一位老太太的疑惑,我的学习有何意义?
艺术与美,在学术专业的领域讨论,使用专业术语,其实并不困难。两个都在写艺术博士论文的学生彼此谈维纳斯也不会有沟通上的障碍。
但是,「这啥人ㄝ某?」这句问话一直盘旋在我心中,这个老太太当然极可能就是我的母亲。
我学习的专业,有一天,能不能为自己的母亲解开一点「美」的疑惑呢?
▲米罗的维纳斯 | 卢浮宫馆藏

▌懂得欣赏「美」,是莫大的幸福
1976 年回到台湾,在大学教书,教建筑系、美术系的学生,讲解罗浮宫,讲解维纳斯都不会有「这啥人ㄝ某?」这样尴尬的问题。
但是,教学到了没有「尴尬」,其实也就没有「挑战」,没有「反省」。
我的心里一直还回荡着老太太那一句石破天惊的问话。我所钟爱的「艺术」,我所钟爱的「美」是要说给老太太这样的众人听的。
在东华书局出版过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与「西洋美术史」,「写给大家」的「大家」是从老太太的问话发想的。

离开大学专业领域之后,可以更放胆去写自己的书,在广播做美术介绍,各处演讲与「美」相关的主题,在大众面前,我双手合十敬拜,总是觉得那对「美」充满疑惑的老太太就在台下。
这些年常常重回巴黎,每一次去巴黎,也还是会去罗浮宫。密特朗执政时代罗浮宫经过改建,贝聿铭设计了玻璃金字塔的入口,罗浮宫有了新的中心点,动线从中央放射到各个不同展区,分类更清楚,节省了很多在里面「小跑步」的时间。
但是能够悠闲地在罗浮宫看画的人还是少数,能够看几张画,走出来在塞纳-马恩省河边坐着,看看河水,回想画的色彩光影的人,更是有莫大的福气。


▌卢浮宫,纵观人类文明最好的地方
2008年,有一些朋友跟我去巴黎,他们都是台湾经济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企业家。常常去巴黎,有一种不慌不忙的从容。
我们在罗浮宫一件作品前停留很久,谈一谈自己的感觉,到很古典的餐厅喝一杯咖啡。没有用「小跑步」看罗浮宫,他们觉得很幸福,但是谈起来,大家都曾经有过「小跑步」的记忆。「美」是奢侈的,因为需要时间累积。需要从贪婪地狼吞虎咽,慢慢地转变为看一件作品,感受一件作品,心中只被这一件作品充满,有共鸣,有满足,有喜悦。
我因此想写一本罗浮宫导览的书,按照年代的分期,从最古老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 、波斯开始,看到希腊、罗马,看到中世纪、文艺复兴,看到巴洛克的富丽堂皇,洛可可的细腻精致——
罗浮宫事实上是一个纵观人类文明漫长美术史最好的地方,每一个段落,都有作品,使人忍不住要停留、沉思、赞叹。
我设想一个阅读华文的游客,可以带着一本书,慢慢在罗浮宫里倘佯欣赏,不慌不忙,但也不会遗漏最重要的作品。

▲胜利女神雕像 | 卢浮宫馆藏


罗浮宫建筑本身是伟大的艺术品,我总建议朋友看完画,走出罗浮宫,应该在「方庭」(cours carree)坐一坐,「方庭」的建筑是罗浮宫巴洛克形式的经典。
坐在「方庭」可以远远看到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框在圆拱门里,像一张画。
罗浮宫在傍晚以后的打光极美,与白天不同,没有太多游客的黄昏,从新桥或艺术桥越过塞纳-马恩省河,走进方庭,听到巴哈长笛演奏,幽微的暮色之光,玻璃金字塔倒映在水池中,一层一层透明的光,璀璨华丽,又如此安静,可以一直走到杜勒丽公园,走到香榭丽舍,看最繁华如梦的巴黎。

许多朋友知道我在巴黎的黄昏有这一条穿越罗浮宫的「私密路线」。
我把这条「私密路线」写在这本书里,给年轻朋友一个梦想,在成年后可以实现。去走罗浮宫,去赞叹世界文明最美的一条「私密路线」。
有人说,世界的艺术中心在法国,法国的艺术中心在巴黎,巴黎的艺术中心在卢浮宫。卢浮宫不仅仅是一座艺术的圣殿,它本身就是一件凝结了8个世纪的美与历史的伟大艺术品。

卢浮宫堪称世界艺术殿堂之巅,每年近千万人参观。然而,许多多次去过卢浮宫的读者,还是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很难欣赏到真正的美。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卢浮宫官方出品的艺术经典《卢浮宫》和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足不出户畅游卢浮宫,并且看懂卢浮宫乃至西方美术的“秘密”:

◎《卢浮宫》——5任馆长联合编辑,凝结800年美与历史

 
八开巨幅,印刷精细,原画般的效果呈现,犹如驻足大师的真迹之前。《卢浮宫》由卢浮宫企划,历史研究部门创始人主笔,5任馆长联合编辑,动员无数各界资深人士,历时十年,才完成这一传世之作。

590张精美照片,文字介绍更加详实,结合建筑变革及其历史、文化,讲述传世藏品,让读者深度了解卢浮宫的前世今生和艺术价值,堪称同类别图书中最权威、最系统、最全面,且细致、详实的大型艺术画册。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零基础读者也能看懂的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跨度长、涉及范围广、艺术流派多,但蒋勋老师对包括卢浮宫在内的西方艺术的介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让枯燥变生动。读来轻松写意,一路美的散步,就已跨越西方美术的历史长河。

不管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还是市井卖菜的大爷大妈,读本书都能深有感触。林青霞说:“有人把我当偶像,而我唯一的偶像是蒋勋老师,我总是沉迷在他的文学、美学和思想的领域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蒋勋老师身居台湾,先知书店有幸获得蒋勋老师的签章书及签章书签,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卢浮宫》和《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推荐阅读  (可上下滑动浏览)


▪ 李光耀:新加坡的成功,应归功于英国

▪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 柏林墙倒塌34周年|建于荒谬的高墙,终将倒于荒谬

▪ 中国近代的最大遗憾是什么?

▪ 爱因斯坦: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

▪ 圣经故事:梦幻般瑰丽奇特,史诗般壮阔恢宏

▪ 没有哪个老外,比他更爱中国

▪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 乌托邦的两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 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一份最实用的医学常识书单

▪ 真正的贫穷,是思想的贫穷

▪ 《木心遗稿》第二辑——木心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

▪ 邓晓芒忆杨小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世纪追问

▪ 至暗时刻,他坚决对五种邪恶说不

▪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 李善友:比聪明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考

▪ 张宏杰:传统王朝的“权力投资学”

▪ 纪念罗素:人是值得活着的,要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 蒋勋说红楼:叩问和聆听另外的生命

▪ 防不胜防的“注射式洗脑”

▪ 陈丹青:现代人有地位、有学位,但不一定有教养

▪ 哈耶克:为时代“立法”,为人类秩序“解毒”

▪ 被误解、忽视和雪藏的胡适:他没有完成什么,却几乎开创了一切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需要跨过三道坎

▪ 人情与面子:中国特色的权力游戏



 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兄 弟 号

合作及投稿请加微信号:sczgch03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传播信息,请点分享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读更多好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