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坛酸菜事件的幕后黑手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2-05-02


「3·15」之后,就着双汇火腿肠、乌江榨菜吃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的人,成为了最倒霉的人。

社交媒体上对3·15晚会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热议不断,部分网友从企业经营、日常监管等各种角度,批评涉事的康师傅、双汇等食品企业。

◎ 「土坑酸菜」现场,有人用脚踩酸菜,酸菜里有烟头。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态度更激烈的,则直接唾骂「没良心的企业家,自己人坑自己人」,对广告词中所谓「老坛工艺,足时发酵」讽刺「确实『足』了」。

还有人感到痛心,质问食品安全为何会出现如此重大的问题。

◎ 一些网友在新浪微博相关话题中的评论。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央视财经


关于这一问题,有人将原因归结为「企业的良心坏了」。

企业当然有责任,但这并非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原因。

学者威尔逊(Bee Wilson)在《美味欺诈》一书中指出,食品安全欺诈并非单一企业的问题,本质上与工业化有关,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

◎ 作者融合了政治、历史、烹饪等多方面内容,揭露了历史上商人在食品中做手脚的诸多方法,并探讨了英、美两国面对食品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作者:[英]比·威尔逊
译者:周继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6年
图片来源:豆瓣

历史上,许多当前的发达国家都出现过类似问题。

例如,在英国工业化早期,面包中就掺了明矾。

1756年,连绵大雨淹没麦田,英国小麦歉收,面粉质量不佳,作为食品刚需的面包也跟着质量下滑。

对此,英国政府制定了面包标准,在面粉中加入了麸皮,这样做出来的面包价格相对便宜很多。

但是,当时的英国人,特别是英国穷人并不受用,因为这样的面包颜色偏黑,而他们所爱的面包,得和牛奶一样白。

◎ 18世纪的英国,穷人对于白面包的渴望非比寻常。白面包被认为是上等人的面包,更有绅士气息,黑面包则是社会最底层的代表。因此,哪怕是一些穷得叮当响的人,也一心想要吃到白面包,希望脱离底层身份。
图片来源:Brown Eyed Baker

那要怎么办呢?怎么才能用劣质面粉,做出大量雪白的面包?

答案是,加入明矾。

明矾是一种三价金属双硫酸盐,常被用做止血剂、催吐剂,以及纺织业原料。如果用在面包上,可以将劣质面粉变得更轻、更白,同时价格也不贵。

问题在于,明矾是一种危险物质。1757年出版的《毒物检测与可怕的真相》中,就表示:

「我们的面包,是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都要食用的基础食品,里面却掺杂了最有害的物质。」

该书作者马克姆(Peter Markham)指出,长期食用明矾,会导致胃灼热,产生腐蚀性结石,与肠道中的排泄物聚合在一起,形成坚实块体,导致各种肠胃问题。

◎ 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又称钾铝矾、钾矾等,可以净化水质、鞣制皮革,也可以添加在化妆品中当作除臭剂,或为作为小伤口的止血剂。图为透明无色的缺角八面体明矾结晶。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种警告很快变为现实。

1756年9月前后,英国出现了大规模瘟热,症状为习惯性腹泻。后世研究者基本都认为,这与面包中添加明矾有关。
马克姆做过一个计算,按照18世纪的粮食定量要求,如果一位英国人每天都食用掺入明矾的面包,每日明矾摄入量会在0.6到1.2克之间。
这个量短期摄入问题不大,但长期摄入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从1756年以后,面包中明矾的添加量在不断增加。
了解到明矾的隐患后,1758年,英国政府下令禁止在面包中掺入明矾。
可是,这一禁令没起到什么效果,面包师对明矾的依赖反而变本加厉。
由于小麦经常短缺,英国政府还对谷物价格不断施压,加之人们对白面包的需求有增无减,面包师大多选择继续掺假。

对此,作家斯摩莱特(Tobias Smollett)在《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中描写道:

「不是不知道面包里掺有明矾,但和全麦面包相比,这种面包要白得多,所以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味觉和健康。磨坊主或面包师为了能靠这份手艺养活自己,不得不毒害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如此一来,被法律禁止的掺明矾白面包,却逐渐成为烘焙中的常见产品。

◎ 加入明矾制成的面包。

图片来源:WordPress


这一境况持续了上百年。

直到1851年,哈塞耳(Arthur Hassall)对伦敦出售的面包进行抽样调查时,依然发现几乎所有面包都掺有明矾,其中还有部分打着「绝对纯正,不含明矾」的广告。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将葡萄酒与铅掺在一起。

酒商之所以选择掺铅,一方面是因为铅离子有抑制生物活体生长的功能,可以延长葡萄酒变质的时间,曾长期作为一种葡萄酒防腐剂使用。

更重要的一方面,加入铅还能满足人们对甜度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如果想让葡萄酒更甜,需要采取提前终止发酵或浓缩酒液等比较复杂的方式。如果直接掺铅,就可以省去麻烦,让葡萄酒变得更为可口。

而且,铅虽然有毒,却属于慢性毒药。铅被人体吸收后,会在骨骼沉积数年之久,发作周期长。所以,古人往往意识不到,某些疾病的源头其实是铅。

◎ 铅的毒性在19世纪得到彻底确认。作为一种沉积在软组织和骨骼中的神经毒素,它会损害神经系统并干扰生物酶的功能,主要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损伤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图片来源:Wikipedia

铅的危害,一直到近代,才逐渐被人指出。

17世纪90年代,德国医生高克尔(Eberhard Gockel)为几位腹痛难忍的修道士诊疗。

◎ 埃伯哈特·高克尔。

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问诊过后,高克尔先检查了水井,并未发现问题。接着又查看了厨房,同样十分正常。他观察再三,觉得问题可能出在葡萄酒上:没有喝酒的修道士,都没有感到腹痛。

果然,他仔细询问了一位生病的修道士,得知他在喝完葡萄酒之后,身体便开始发烫,而后腹部绞痛难忍。

于是,高克尔开始调查葡萄酒,终于从一个经销商手中拿到了葡萄酒的配方。配方中的一氧化铅,马上成为了主要嫌疑对象。

为了验证这一点,他开始做实验。

他在一些「最差最酸的葡萄酒」中加入一氧化铅,这些糟糕的酒很快就变成了「最棒最美妙的酒」,他甚至形容这些酒达到了「甘甜美味的最高境界」。

然而,它们会引发胃痛和其他问题的事实,也得到了证明。

但是,高克尔的发现并不能完全阻止酒商在葡萄酒中继续掺铅,哪怕德国几个城市颁布法律,明令禁止在葡萄酒中掺入一氧化铅,违法者将被判处死刑,依然有不少人铤而走险,乃至开始在明知铅有毒的情况下,进行欺诈。

这种情况,随着工业化的逐渐到来,愈演愈烈。

工业与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市场扩大、效率提升、需求增加。

葡萄酒行业自然也是如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18世纪中叶,一些葡萄酒商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将自己的身份变为食醋商,以低价买入大量劣质葡萄酒,并声称这些葡萄酒是酒醋,为了酿醋之用,完全合法。

拿到酒后,他们便露出真面目,在酒中加入一氧化铅,让葡萄酒变甜、防腐,随之当做正规葡萄酒出售,牟取暴利。

甚至有人还为酒醋掺铅的方式声辩,在1795年出版的《艺术与贸易的重大秘密》一书中,作者托马斯(Hubbard Thomas)称,只要「加入1/4品脱的上好酒醋与一氧化铅使之饱和」,就能改变甜度, 让酒醋变成上好的葡萄酒。

◎ 201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博物馆发现的一些18和19世纪葡萄酒及其他酒瓶。

图片来源:Bloomberg


当然,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铅早已经被证明有毒,为何还会有人支持葡萄酒掺铅呢?

主要原因是,那时的防腐保质工艺水平有限,如果不加入铅或其他防腐剂,即便没有长距离运输,保存环境适宜,大多数葡萄酒也会在一年内变质发酸。

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虽有相关法律,但由于18到19世纪重农主义盛行,认为政府不应干涉贸易是一种潮流。

◎ 重农主义的核心是自然秩序。重农主义者支持自由放任,认为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图为一般认为的重农学派奠基人魁奈(François Quesnay)。

图片来源:Wikipedia


英国报纸甚至时常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很多,但这是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如果英国的商业和工业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绝对的自由贸易。要是进行管控,市场发展就会受到抑制。所以,最好还是自由放任。

而在19世纪50年,工业化的英国对本国食品掺假无可奈何之际,大洋彼岸的美国,情况却要好得多。

多数美国人仍需要亲自参与到耕种或畜牧当中,他们的食品大多自给自足,富余的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贸易。

但是,在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间,一切都变了。美国逐步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国家的转变。

于是,与18世纪中期开始恶化的英国食品一样,美国食品质量也急转直下。

工业与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创造了新的食品掺假方法,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市场。

美国各大食品加工企业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往食品中添加各类色素、调味剂、软化剂等普通消费者完全搞不明白的东西。消费者根本难以知晓自己究竟都吃了些什么,只能相信企业的说辞:这些添加剂无害。

到1892年时,针对美国不断恶化的食品质量,国会参议员派道克(Algernon S. Paddock)说:

「魔鬼已经掌握了这个国家的食品供应。」

类似事例,在工业化进程中,还有许多。可见,食品造假与工业化密不可分。

因此,有人提出,既然食品安全问题与工业化有重大关联,那我们为什么不采用后退的方式,来解决它?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假装工业革命从未爆发,回归到安静简单、自给自足的,田园般的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采用传统古法来制作食物,食品安全便不会成为社会的普遍威胁。

然而,且不论退回传统社会是否可行,光是在食品方面,早已适应了工业生产的人,真的还能接受所谓的「古法」吗?

实际上,开篇谈到的关于老坛酸菜的「土坑脚踩」问题,就与古法有关。

中国一些地区,如在东北部分农村的传统咸菜制作,也有人会选择用脚踩。

他们会先将蔬菜清洗干净,撒上盐,铺展好之后,把脚洗干净或穿上干净的鞋子,开始脚踩咸菜,以最大程度挤出腌菜中的多余水分。

◎ 为了将咸菜压实,有人站到缸上,用脚踩咸菜。

图片来源:知乎@网易公开课


在一些韩剧中,也可以看到有人站在盆里,对腌制的泡菜进行践踏。

另外,脚踩葡萄酿酒亦是西方制作葡萄酒的传统方式之一。

地中海沿岸居民在庆祝丰收时,时常会光脚踩葡萄。葡萄破裂后流出的汁液,用来酿制葡萄酒。

当然,这些虽然与「土坑脚踩」在形式上相似,但大多自给自足,不太涉及到市场销售的问题。

不过,即便私人脚踩的卫生情况要好一些,但对熟悉工业化生产的现代人而言,一听这些方式,大概都会认为这些方法不卫生,效率低,难以大规模使用。

换句话说,这种工业退化以遏制食品问题的方式,并不真正可行。正如威尔逊所言:

「如果将这种方法适用于整个社会,这种田园生活不仅是乌托邦似的幻想,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倒退。」

事实上,如果真的想要缓解乃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的并非放弃工业化,而是进一步工业化。

中国食品问题频发,正是由于工业化、标准化的程度还不够。

有人可能会对这点提出质疑。毕竟,从数字角度讲,中国2020年是全世界粗钢产量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7%。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每年从中国出口的工业产品不计其数。

◎ 中国与其他国家钢铁产量对比。

图片来源:Daily Advent


但是,工业发展只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工业化的进展不仅取决于工业本身的发展,还在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完成的究竟如何。

工业化最终要建立的是现代化体系,它需要的是与工业发展向配套的制度与法律,以及社会的总体进步。

当工业化带动这一套体系基本建立时,会出现更安全的技术和更严格的标准,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遏制。

例如上文提到的葡萄酒。英国自20世纪初开始,葡萄酒的质量便迅速提升。

这一方面依赖于工业与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法律的颁布与贯彻执行。

技术的发展,为葡萄酒的制作和保存提供了更多选择。法律则规定葡萄酒必须是「由新鲜葡萄发酵后的汁水制成的酒精饮品」。

葡萄酒中可以合法添加的东西只有两种:少量用于防腐的硫磺和调整酒精浓度的糖,但添加物的剂量不得超过法律规定,否则会受到严重处罚。

这种食品处罚上的严厉,在央视记者采访国内酸菜制造商时,也可以看出来。

湖南插旗菜业的彭经理说,国内酸菜被吃出树叶的话,顶多罚个2000元,而国外需要罚款10万元。

◎ 彭经理面对记者的说辞。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故而,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出售的葡萄酒,都是用真正的葡萄汁发酵而成,不用再采用掺铅或过量添加其他添加剂的方式。

对此,威尔逊评价道:

「今天商业化生产的葡萄酒远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葡萄酒都更纯正、更值得信赖。过去,葡萄酒掺假是行规,现在则是例外。」

当然,在一些工业化成熟的国家,也仍有人选择用某种传统方式来制作食品,乃至将制作的食品商业化。一些私人酒庄为了不将葡萄籽弄破而影响口感,就仍采用脚踩葡萄酿酒的形式。

◎ 一位女性正在葡萄地上踩踏。

图片来源:Wine Enthusiast Magazine


可这些同样是在整个工业化体系下进行的,无论如何制作产品,都需要遵循基本的食品安全法规。

换句话说,这是工业化成熟之后,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况且,如果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器能够完美地分离葡萄果肉和籽,那么脚踩这一方式,或许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而中国,虽已是工业生产大国,可十几年来,从三聚氰胺、到地沟油、再到老坛酸菜,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如阴云般笼罩着人们。

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曝光,意味着一些问题正在试着得到解决。

但是,它们的层出不穷意味着,我们在喝奶、吃饭、吃方便面上,还不能完全放心,一些时候仍需要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种俗语,来聊以自慰。

这昭示着,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The story of a staple: bread for the workers and money for its makers. A Chemical Legacy. 2017-12-04.

Abby Reisnerall. About Grape Stomping for Wine. Tasting Table. 2016-10-31.

[英]比·威尔逊. 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 周继岚(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土坑酸菜”问题,已有多人被追责!记者实地调查,青岛…. 半岛都市报. 2022-03-17.

康师傅和统一今天再次回应“土坑酸菜”,市场监管总局介入. 界面新闻. 2022-03-17.


▽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文章 | 后台留言「转载

商务合作 | 后台留言「商务
加入我们|后台留言「招聘
点击下方视频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收看更多名师精彩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