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烈祝贺我校5项科研成果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上外科研
2024-09-03

喜报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近日,教育部组织评选的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共有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青年成果奖2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成果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评奖面向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发表的成果,共有1496项成果获奖。其中:著作论文奖119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6项,普及读物奖21项,青年成果奖203项。我校获奖成果中,外国语言文学类成果4项,中国文学类成果1项,彰显了我校的语言文学学科优势。


获奖成果简介
01《美国文学思想史》


(1)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获奖成果:《美国文学思想史》

获奖作者:李维屏等

成果简介:

《美国文学思想史》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本书以美国文学的演进为线索,以文学运动和理论流派的更迭为框架,全面追溯了三百多年来美国文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和深刻变迁,系统阐释了不同时期美国文学思潮的性质与特征,并深入探讨了历代经典作家的创作思想、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在深刻论述美国文学思想体系形成与沿革的基础上,本书揭示了美国文学思想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以中国视角深刻剖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清教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及后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内涵与意义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表征,并以此重构历代经典作品的价值。本书既是从以往文学历史的宏大叙事向专题研究的转型,也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更新。


                美国文学思想史     
02《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


(2)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获奖成果:《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

获奖作者:胡开宝等

成果简介:

《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作为国内外首部系统阐述语料库批评翻译学学科属性、研究内容、研究路径等内容的翻译学著作,首次搭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意识形态互动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该著作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能够把握翻译文本所传递的隐形意识形态、所塑造的主流价值观以及所构建的民族、政党、政府和国家形象,这对于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著作所创建的语料库批评翻译学理论框架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包括SSCI期刊在内的多家学术期刊发表了书评,对该著作予以高度评价。



03《认知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3)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获奖成果:《认知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获奖作者:束定芳等

成果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经历了从理论的开创性发展到21世纪20年代的全面拓展。《认知语言学新发展研究》深入分析了新世纪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革新与跨学科发展趋势,不仅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流派,还特别关注了新世纪该学科主要分支的发展,如批评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等新兴领域。此外,本书紧扣认知语言学的前沿话题,如隐喻的自动识别、计算模型、神经认知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大数据计算方法的运用,全面展示了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总体来说,本书在理论层面进行了反思,分析了研究的挑战,并在应用层面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的实践价值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多角度勾勒出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图景。


04《上海及无锡方言连读变调的变异性研究》


(4)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青年成果奖

获奖成果:《上海及无锡方言连读变调的变异性研究》

获奖作者:严菡波 

成果简介:

《上海及无锡方言连读变调的变异性研究》通过量化评分实验深入调查了上海及无锡市区方言连读变调的变异性。虽然上海方言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颇丰,但是至今仍无一以量化研究的方法系统地调查其连读变调的变异性,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学术上的空白。另外,无锡方言的连读变调与上海方言的变调类型有异有同,对无锡方言的研究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具有音系独特性的变调系统的了解,也反映了说话人如何习得并内化这一具有变异性且音系晦暗的变调系统。本书的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汉语方言的成词、形态学与音系学的交叉以及音系变异性的理论模型构建等问题的了解与认识,为语言学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5《鲁迅与博物学》


(5)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

获奖成果:《鲁迅与博物学》

获奖作者:涂昕

成果简介:

《鲁迅与博物学》从童年和成年后的植物研究、对中国传统博物图书的搜求和辑录、对近现代博物图书的阅读和翻译以及美术中的博物学等角度,完整、全面地梳理鲁迅一生涉及“博物学”的方方面面。在尽量详实地呈现史料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鲁迅在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训练之后,依然要花费大量精力来辑录中国传统博物学图书,它们是从怎样的意义上为鲁迅所看重?鲁迅在沟通文学和“博物学”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博物学”视野对鲁迅的自然观有着怎样的影响?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追问,层层推进论述,深入探讨鲁迅的“博物学”爱好如何产生、发展,对他个人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他的文学呈现出哪些独特性。借由这样的讨论,让我们触摸到鲁迅心灵的更多面向,拓展出鲁迅研究的新空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外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