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rplane: 用代码来解决低代码问题

mi Bytebase 2023-01-28

今年八月份的时候调研开发者工具的时候第一次听说了 airplane.dev,那时候他们网站还很质朴。

一个月之后看到他们 3200 万美元 B 轮融资(https://www.airplane.dev/blog/series-b-thrive)的时候,再上他们网站,被酷炫到了(莫非是 tech startup 的必经之路。。。)

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就了解了下 Airplane 的故事。


Intro ✈️

Airplane.dev 成立于 2021 年七月,愿景是通过一系列自动化工具,把公司内部系统和繁琐工作流程自动化。成立不到半年就宣布了由 Benchmark 领投的 850 万美元 A 轮融资(https://www.airplane.dev/blog/series-a-benchmark),今年九月宣布了 3200 万美元的 B 轮。现今已经有 100+ 个付费客户和几千名开发人员。一年半的时间,增长速度惊人。

Airplane 活跃用户数量曲线

联合创始人是 Ravi Parihk 和 Joshua Ma,两位之前就都已经是创始人了,也都算是各自领域的开拓者。

Ravi Parikh 早在 2013 年联合创办了低代码数字体验平台 Heap (https://www.heap.io/),是一个提供数据分析的工具,会记录用户使用网站或应用程序的每个行为,帮助产品和市场团队更了解用户和产品,Heap 在 2021 年底宣布了 1.1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Joshua Ma 也在 2013 年作为 CTO 联合创办了生物科技软件 SaaS 公司 Benchling (https://www.benchling.com/),由科学家和药物研发组织开发软件工具,旨在提高生命科学实验室的研发效率,这个产品领域非常垂直的公司在 2021 年底获得了 1 亿美金的 F 轮融资。

Ravi 和 Joshua 分别于 2020 年的 6 月和 8 月后离开各自之前联合创立的公司,加入了 Benchmark 成为 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再看一眼 Airplane 两轮融资官宣的消息,都有 Benchmark 加持,应该就是 Benchmark 孵化的企业吧 🐶。

因为他们都对之前所在公司的内部工具感到失望:作为一个开发者,无法专心研发产品,而是一直在回应 support ticket,重启微服务,订正用户数据。这激发了他们创建 Airplane 的想法:将一次性的脚本变成一个可以反复使用的内部应用程序,实现内部工作流的自动化。


搭建内部工具的瓶颈

对公司工程团队而言,他们通常倾向于优先考虑面向客户的产品功能,而不是内部工具。搭建这些工具耗时耗力,相比建立一个长期解决方案来应对内部的一些零散需求(比如配置权限、修改流程),临时脚本和 SQL 查询似乎方便许多。于是,内部工具一直被降级对待:先忙完这波再说,下次一定

但是公司往往忽略了两点:

  • 许多关键的内部业务不应被没有权限的人轻易接触到。

  • 迟迟不建立起内部系统往往会导致更多的时间浪费(一次性花一天 vs 每天花一小时)。

即便公司下定决心成立专门的平台部门来研发内部工具,面对不断改变的需求和业务,也不得不反复重新造轮子,甚至反而造出了拖累整体生产力的轮子。

为什么不给开发者们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让他们只要进行一些方便且简单的配置,就可以自己轻松构建内部工具?


Enters Airplane

Ravi 之前在 Sourcegraph Podcast 中表示:the engineer is the core user ... and in the long term, we want every software team backing a cloud product to be able to use Airplane.  (https://about.sourcegraph.com/podcast/ravi-parikh)

Airplane 对于目标用户群体的定位很清晰:中小型 SaaS / FinTech / 医疗保健公司,他们的员工还 <500 名,产品在快速迭代中,还未建立大量的内部工具,但对其需求很高。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工程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产品,而不是花时间进行一些反复的操作。这里就体现了 Airplane 的优势:解放工程师,他们只需要一次性完成一些简单的代码,把任务流程化,这些任务的具体执行就可以由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团队自己进行了。Airplane 自身已经涵盖了大多数内部工具的基本模块,比如 UI,通知,权限,用户因此不用写大量代码(当然,这也代表着用户能定制的部分是有限的)。

正因为目标用户的选择,才决定了它的方向:Airplane 不是一个低代码、拖拽式平台,用户需要会写基本的代码。这也是它和 Retool(低代码,可拖拽式搭建内部工具的开发平台) 的主要区别之一:Airplane 是一个为开发者而建的工具。虽然在 Airplane 中构建的工具的最终用户大多是非开发者,但构建工具的人是开发者。(想了解更多关于 Airplane 和 Retool 的区别可以参考这篇:https://www.airplane.dev/blog/airplane-vs-retool)


逐步引入复杂性

作为一个开发者工具,重要的还是说服开发者自己来试用体会一下产品。Airplane 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上手门槛很低,能快速让体验者得到(正)反馈。

最基本的功能是建立一个任务(Task),比如「发起一笔退款」或「删除某用户的数据」。用户创建一个任务后,Airplane 会将 UI,权限,通知这些搞定,只需要用户协助做一些基本配置,完成的界面非常简洁。

第一个 Task 跑通了,接下来就是逐渐给用户洗脑了。

用户接下来可以把几个 Tasks 串起成为操作序列(Runbooks),比如运行一个 SQL 查询,为其搭配一个注释和 Slack 消息提醒。

作为一个重视多人协同的开发者工具,一名独立开发者使用 Airplane 显然无法完全体现它价值,Airplane 已经支持设置用户权限和审批流程,可以直接添加到任务中。这应该也为在一家公司引入 Airplane 做了良好的铺垫,说服决策者为它埋单。

再进阶一点的功能比如可读写 Dashboard,用户可以使用现成的模板(Templates) 。说到这,Notion 就是通过模板帮助用户更快上手并增加用户粘性的最好案例:用户自己制作、分享模板,也可以 request new templates,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增长循环。

最后当然到了落不了俗套的收费环节。免费版已经可以玩遍所有功能了(入坑),缺点应该是没法查历史记录,以及对于一个团队协作工具来说,5 个用户的 quota 确实有点不够用,而且 10 美金/用户/月的价格确实还算良心(如果在帐单周期内增加或删除用户,Airplane 按比例对该用户进行收费/退费。)至此,成功被洗脑的用户就被迫主动付钱了。


产品如何做到 Enterprise-Ready

虽然 Airplane 现在的客户主要还是中小企业,但是 Ravi 也提到他们对于 Airplane 的规划是 "a product intended for both small startups and large enterprises"(一个旨在为小型初创企业和大型企业服务的产品)。对于如何从一开始就搭建高质量产品,以便产品更好 scale,Ravi 结合之前在 Heap 的经历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 文件分类。团队小的时候,可能还用不太到,人和文件一多之后,没有文件管理和搜索功能就不太行了,比如可以加入「过滤」,「搜索」,「收藏」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分类文件。

  • 建立批量功能。随着产品积累的东西变多,批量操作就开始变得不可或缺。常见的批量操作包括删除、重命名、复制、移动、一次性添加多名用户。但是由于权限和性能问题,以及是人都犯错,批量操作的实现很复杂。在产品的早期阶段还可以用电子表格来处理批量操作,但随着产品规模和收入的增长,这就逐渐开始不太现实了。

  • 要考虑到大型企业和中小团队不同的需求和工作流程。对于小团队,静态下拉框对于找人可能是最省事的,但是,人多了之后呢?搜索和自动填充(甚至可以加上描述)就变得 user-friendly 很多。

这里的建议都很具体,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产品,而且也只是一个很小的维度,但是如果要搭建一个 enterprise-ready 的产品,就需要从开始就思考这个产品同时被成千上万人使用的时候的外观和体验。


对于引入新工具

💭近几年新的工具也好,SaaS 服务也好,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他们中很多确实颜值在线而且看起来好用,也获得了资本的加持,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工具吗?

对于在自己组织里和自己熟悉的工作流中加上额外的工具,还是需要事先判定一下,这个工具到底是给自己带来价值还是麻烦?我们当然不希望引入了新的工具后,虽然好像节省了一些时间,带来了方便,但一线使用感受很差,流程反而变得繁琐,而且需要花大量时间维护,反而拖累了整体的生产力。

可以期待一下一家全球化初创公司背后的 30+ SaaS 服务和成本的第二篇,天舟会分享几个工具选型背后的思考 😊


📖 Worth a read

最后,强烈推荐成立了两家 startup 的 Airplane 创始人兼 CEO Ravi 写的 startup 系列:https://www.airplane.dev/blog/tags/startups,比如说到了他自己分别在 2013 和 2021 年创办两家 SaaS 公司的感想,和他对于 startup, SaaS 的认识,也可以收获冷知识:比如为什么创业公司的初始股份都是一千万股?

  • Startup lessons from 2 years building Airplane.dev(昨天刚出炉的!总结一下应该是快而不乱,越早越好,跟时间比速度就是了) 

  • I started SaaS companies in 2013 and 2021. Here's how things have changed

  • How we approach pricing for our early-stage SaaS product

  • Why does every startup incorporate with 10,000,000 shares? 

  • How to evaluate startup offers in a downturn

  • Just because your product is "enterprise ready" doesn't mean it's any good

揭秘:10人,2周,200+ PR,Bytebase在提升研发效率上做了什么

goInception 的数据脱敏真的能保护敏感数据吗?

Bytebase 1.9.1 重点新功能解读

Bytebase联合创始人兼CTO徐丹青入选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