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传佛教:沙弥时回答耶拉大师有关法的提问《宣隆大师传 》(二)


编者按: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一带。目前国内有一些实修团体在传授。其实修方法实用而有效,值得参考。宣隆(Sun Lun 即 Sunlun),也译孙伦,是南传佛教著名的成就者,初出家时的法名是 U Kavi(or U Kawi),因此,他仍是沙弥时,大家都会称他为迦韦师(Shin Kavi)。迦韦大师(Sayadaw U Kavi)是成为比丘后的尊称。当他仍是沙弥时,由于尊敬他的成就,有些僧腊或地位较高的大师也会尊称他为大师的。回到敏建镇家乡宣隆村的寺院定居后,他渐渐为善信们完整地尊称为:敏建宣隆古创大师迦韦(Sun LunGu Kyaung Sayadaw U Kawi of Myingyan),意即敏建镇宣隆村古创寺(洞穴寺)之迦韦大师;简称宣隆大师或迦韦大师。


南传佛教:沙弥时回答耶拉大师有关法的提问《宣隆大师传 》(

 

迦韦师与维咤也师(Shin Vijaya) (1)来到美铁拿镇Meik-hti-lar town)的寺院后,耶拉大师 (Yay-lai Sayadaw)便向他们提问。提问完毕后,他确信迦韦师已完成比丘的责任(2),跟着 便与仍是沙弥身份的迦韦师进行有关法DAamma)的讨论,以下是该讨论的内容要点:

 

〔问〕三界之内,谁是房屋的建造者?

 

〔答〕渴爱(Tanha)是建造者,大师。

 

〔问〕三界之内,什么是行或意志活动SOnkhdra) (3)的根源?

 

〔答〕无明Jvjjd)是根源,大师。

 

〔问〕转生为人是由善业、抑或是由不善业带来的呢?

 

〔答〕是由善业与不善业一起带来的,大师。

 

〔问〕你认为善是快乐还是痛苦?

 

〔答〕善被认为是快乐的,但实际上它是痛苦的。

 

(注:善业可导致世俗上的快乐,故被认为是快乐的;但(有漏的)善业也会导致生 死轮回苦,故说它实际上是痛苦的。

 

〔问〕有人的快乐与天Devd)的快乐吗?

 

〔答〕在行法世间4)之中,有人的快乐与天的快乐;但在胜义谛(5)来说是没有的。

 

〔问〕有众生在地狱#iraya)中受苦吗?有众生在天界中享乐吗?

 

〔答〕没有,大师。(注:就胜义谛来说,是没有的。

 

〔问〕世间有两种东西,一种在享乐,一种在受苦,你认为那一种是真实存在的?

 

〔答〕两种都是真实存在的,大师。

 

(注:指两者都是世俗谛的东西,而构成它们的宄竟法——名(心与心所)

 

与色,才是真实存在的。

 

〔问〕你会怎么称呼他们(上问的那两种东西)?

 

〔答〕他们都被称为名Nama)与色A^pa)。

 

(注:名是精神现象(即心与心所),色是物质性的肉体现象。)

 

〔问〕世间有杀人者与被杀者吗?

 

〔答〕有的,大师。

 

〔问〕你怎么这样说?

 

〔答〕他们实际上都是名与色。

 

〔问〕杀人者会下地狱#iraya)你认为是对的吗?

 

〔答〕是对的,大师。

 

〔问〕若然如是,你是从哪种意义上说的?

 

〔答〕是名与色送人下地狱,是名与色防止人下地狱,也是名与色送人至涅盘。

 

〔问〕在世间中,有人相信有杀人者与被杀者,亦有人相信既没有杀人者、也没有被杀者。

 

那一种是正见?那一种是邪见?

 

〔答〕除了名与色外,两种见解都是邪见,大师。

 

〔问〕那么,见解何时才是正见?

 

〔答〕当名与色被人确认为是实际存在的时候,那见解才是正见,大师。

 

〔问〕一个没有领悟胜义谛的人可以完满成就十波罗蜜(6)吗?

 

〔答〕不可以,大师。

 

〔问〕就世俗谛(7)与胜义谛两种真谛来说,一个只懂世俗谛的人能够领悟道智(MaggaNana) 吗?

 

〔答〕不能够,大师。

 

〔问〕你认为是世俗谛、还是胜义谛才是真谛?

 

〔答〕只有胜义谛才可被称为真谛。

 

〔问〕见解既有邪正之分,你认为何时见解才是正见呢?

 

〔答〕当一个人能远离不正见、疑惑或摇摆不定(8)的时候,他的见解才是正见。

 

 

耶拉大师很满意迦韦师的回答,并对他说:「非常好!迦韦师!这类有关真谛的知识非常深奥, 从今以后,我们想修习你的禅修方法,你可以留在这里一个雨季安居期(9)吗?我想请你教导 我们的在家护法修习禅修,以免他们堕入苦界(指四恶道)。」

 

迦韦师高兴地回答:「非常好!大师!我正希望有人给我指导佛法,因此我非常欢迎你的邀请。」

 

迦韦师以十种遍处das^as)为对象来禅修

 

耶拉大师建议迦韦师以十种遍处Kasinas) (10)为对象(所缘或业处来禅修,迦韦师马上 请教他有关的程序,于是耶拉大师便指导他修习每一个遍处。迦韦师在一日之内就完成所有 十个遍处的程序,并一一对耶拉大师报告他的经验,而耶拉大师亦逐一为他验证。

 

到了第二天晚上,迦韦师听到一些像NOnadassana^ vividhah的字句,却见不到附近有人; 于是他直接回答:「Nana是知识或了解,vividhah是多种多样的。」

 

没有现身的声音回答:「善哉!善哉!」

 

到了第二天早上,迦韦师把昨晚发生的事告诉耶拉大师,大师向他说:「你的回答很正确。」

 

之后有一晚,迦韦师又听到一把声音说:「放弃你的命根吧!」意思是说:「自行了断自愿去 死)吧!」

 

迦韦师回答:「不!我不会的!」跟着那声音便消失了。

 

到了早上,迦韦师又把昨晚发生的事报告耶拉大师。 大师对他道:「迦韦师!你有放弃命根吗?」

 

迦韦师回答:「不丨大师,我没有。」

 

大师说:「不要那么做啊!小心点!他们会再来的。」

 

几天之后,一位陌生的神祇spirit)出现了。

 

神祇向迦韦师说:「大师不要讲四圣谛。」

 

迦韦师回答:「不我一定会讲的。」

 

陌生的访客(神祇道:「大师敢不听我的话吗?」

 

迦韦师感到访客有些怒意,于是,为了表示善意,便向访客散发慈心Metta),跟着向访客 道:「你收到我的慈心吗?」

 

访客说:「是的,我收到了,大师。」

 

跟着访客悲叹地说:「唉!将有众生得到解脱了!」之后便离开了。

 

到了早上,迦韦师又把那件事告知耶拉大师。

 

大师说:「那么快发生呀快些去追他如果现在去追,很可能会找到他的。」

 

于是,迦韦师立即赶去追寻那个人,不久即见到那个叫他「放弃命根」与「不要讲四圣谛」 的那个人。回来之后,迦韦师告诉耶拉大师,他(运用神通力发觉魔罗Mara) (11)现已 成为好人,所以他相信那位陌生访客(神祇并非魔罗Mara)本人,而是他的手下。

 

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有两位头戴红花的少女到访寺院,她们逗留了很久仍不肯离开,直到 迦韦师谴责她们说:「你们来这里宄竟想做什么?」的时候,她们始肯离开寺院的范围。

 

在美铁拿湖东面的堤岸,耸立着一座名为狮面天的镀金佛塔Shwe-Myin-Tin Pagoda)。那时 该佛塔已经荒废,原因是:它有一段时间曾被英军占用作讯号塔。耶拉大师问迦韦师:那个 荒废的佛塔将来是否会有善信施主前来帮助维修?迦韦师运用他的神通力去找寻答案,然后 告诉大师,将来会有人来维修它的。耶拉大师再问:那个人是比丘还是在家人?迦韦师对那 问题运用心力一会儿后回答:他将是一位在家人,并把那个人现在所处的地方,他穿着什么 设计图案的下身筒裙longyi)现在正做着什么(在他一流质素的房屋前面走动)等等,详 细地向大师描述。之后,耶拉大师派人到他提过的地方去,问那未来善信施主的名字,并把 一切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后来那座佛塔果然得到人们的维修,而那位主要善信施主的名字与 早年的记录竟完全吻合。

 

〔注:当年记录下来的善信施主名称是:美铁拿镇Meik-hti-lar)的初梳先生(U Kyaw Zaw) 与他的太太呼提女士(Daw Htay)〕

 

注(1)维咤也师(ShinVijaya):出家前名雪卢(U Shwe Lok)是迦韦师(Shin Kavi)出家前的朋友。

 

注(2)已完成比丘如)的责任:意思是迦韦师已成就了阿罗汉果,因为比丘的责任,是 要在今世尽力、尽快修行至完全解脱,俾能以余生去帮助别人解脱,续佛慧命。

 

注(3)SaMhdra):行作为意志活动的意思,是指有意图的身口意活动,包括内心的意图、 选择、决定、计划以及随之而起的一切身口意活动。业damma)可说是它的近义词。

 

注(4)行法世间:巴利文是(Sahkhata)。英文是(Worldof conditioned things)指有造作、受因 缘所限和影响之世间。

 

注(5)胜义谛:巴利文与英文是(ParamatthaSacca,Ultimate Truth/Reality)。又名宄竟谛、真谛。论典所言二谛(真实)之一,与「世俗谛」相对,是无漏圣智所澈见的真实。据南传论典 所言,诸「胜义法」或「宄竟法」(Paramattha dhamma)是最终存在而不可再分解的单位, 可透过内观禅亲身体验、如实地分析而知見;是组成种种错综复杂之现象的成份。虽然「胜 义法」或「宄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練的人 无法觉知它们。在南传论典裡一共有「四种究竟法」:心、心所、色、涅盘。前三种包含 了一切有为法(因缘和合而成之法);经教裡的五蕴相等于这三种(宄竟法)。第四种宄竟 法,则属于无为的宄竟法(非因缘和合而成之法),这不包括在五蕴之内的宄竟法即是涅 盘(NibMna)——脱離诸有为法之苦,而达至最终解脱之法。它们只能透过六根门去 直接体验,不能经语言文字等概念化的知识得悉。(参考:菩提比丘编着之《阿毗达摩 概要精解》第一章第二节。)

 

注(6)十波罗蜜:波罗蜜,又称波罗蜜多。它的巴利文与英文是(PdramsPerfections)。波罗蜜与菩萨的思想,可说源自《本生谈》或《本生经》——世尊过去多生中的事迹,此乃 佛教修行解脱所要培育与积集的崇高品德项目,有六波罗蜜与十波罗蜜之说。北传佛教认 为,波罗蜜乃菩萨成佛所必须完满修持的崇高德目;但南传佛教一般认为,这些具普遍性 的德目,是所有追求菩提解脱的佛陀弟子(包括辟支佛与声闻弟子)都要修习的,只是修 习的程度(水平与时间有所不同而已。累积的波罗蜜,是指已修习到的各种品德的成熟 程度与总和。「南传佛教之十波罗蜜」为:布施、持戒、出离(舍离)、般若(智慧)、精 进、忍耐(忍辱)、真实、决意(坚毅)、慈、舍(平等心)等。至于「六波罗蜜」的名称, 南北传佛教都是一样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智慧)。

 

注(7)世俗谛:巴利文与英文是(SammutiSacca,Conventional Truth/Reality)。又称世谛、俗谛、或世间的真实。论典所言二谛(真实)之一,与「胜义谛」相对。「世俗谛」是指世俗的 概念、观念和表达方式;如世间常识所能理解之事物,或世间一般约定俗成之道理等。它 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众生)、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这些现象并没有宄竟实质,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不真实 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当我们明智地探宄这些事物时,就会发现:它们并没 有其概念所代表的宄竟实质,它们只不过是由无常的名(精神)色(物质)过程所组成的 现象而已。「世俗谛」可说是表面的、相对的真实,虽有方便沟通之用,但有一定之欺骗 性,决非可信的宄竟真实。(参考:菩提比丘编着之《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一章第二 节。)

 

 

注(8)疑惑或摇摆不定:巴利文是Wcikicchd)是五盖(贪、瞋、昏沉、掉举、疑)之一。

 

注(9)雨季安居期:巴利文是(Vasd)英文是rain-retreatperiod)又称结夏安居期,大约有 三个月。于此期间,僧人都不会外出,只留在僧舍范围之内作学习或禅修等活动。

 

注(10)十种遍处(Kasi科s):十种修习禅定Jhdna)时所专注的对象,即卩:青、黄、红、白、地、水、火、风、空、光等。亦可译为十遍处或十一切处,因为它们的似相都必须扩展到 遍满宇宙,没有边际。

 

注(11)魔罗M5ra):简称魔。指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东西,包括能害人性命与障碍、 扰乱人们修道的饿鬼。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即是魔王。由自己身心所生之障碍称为内魔,来 自外界之障碍称为外魔,二者合称为二魔。亦有分为四魔,即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 魔。烦恼魔指贪瞋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五阴魔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之苦;死魔 指死亡能断人之生存命根;天魔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欲界自在天的魔王。又四魔 加上罪魔'则为五魔。



南传佛教: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③《宣隆大师传 》(一 )


南传佛教: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②《宣隆大师传 》(一 )


南传佛教: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① 宣隆大师传 (一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