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传佛教:27 右脉之支脉|28 五隐脉|29 五气脉《甚深内义》

千手观音 唐卡


编者按:西藏诸实修系统,宁玛巴和噶举巴以实修见长,噶举更因密勒日巴尊者和大手印闻名。《甚深内义》实际讲授者为堪布卡塔仁波切。转载此文,谨供参考,慎勿据此实修。


藏传佛教:27 右脉之支脉|28 五隐脉|29 五气脉《甚深内义》

 

27 右脉之支脉

 

右脉有十条支脉,象征右脉乃属善巧。这十条脉的名称,有些取自它们的功能,有些则取自它们的外形。

 

右脉的第一条支脉称为「休玛」,名称反映了气脉本身稍白的颜色。它与双乳之间的中心点相连。

 

第二条脉是「嚷玛」,名称正说明了气脉本身有点带黑的颜色。它与我们的膀胱相连。

 

第三条脉称为「数间玛」,依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一个有形体的东西,而之所以取这个名称乃是因为此脉较粗大,我们可以看得出它的样子。它与我们的会阴相连。

 

第四条脉称为「基玛」,意为平衡的东西。此脉可助平均或平衡四大元素的气。它与我们的肛门相连。

 

第五条脉是「纠今玛」。「今」意为给,而「纠」则是动作,因此整个的意思是说带动它。而之所以取这个名称乃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四肢的活动。它与我们的大腿股相连。

 

第六条脉是「久扎玛」,简译为无作用。「扎」代表分离或分开。当我们做修行时,此脉的作用是最基本的,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它则一点作用也没有。由于没有作用的关系,名称也因此而来。它与我们的小腿相连。

 

第七条脉是「独沽玛」,它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而这也是此名的由来。它与十个脚趾甲相连。

 

第八条脉是「注玛」,意为成就。此脉的力量是当我们做正确的修行时,它能满足我们一切欲望。由于它有此特性,因此便取成就之名。此脉与踝骨相连

 

第九条脉是「切玛」,意为燃烧,指能烧毁诸种烦恼障。它与大脚趾之第一趾关节上的汗毛相连。

 

第十条脉称为「宜桑玛」,意为善心。它可助我们了悟俱生智,同时产生智慧的能量。由于它能产生此种功德,因此被称为善心。它与我们的膝盖相连。

 

此十脉的本质代表善巧,而其作用的力量则代表智慧。此点再次指出善巧与智慧的合一不分。早先我们讲到的属于左脉的十四条支脉,它们的本质是智慧,而内在的作用则是善巧;现在属于右脉的十条支脉,它们的本质是善巧,而其内在的作用则代表俱生智。

 

讲完十条脉的开示后,有一件很重要而且我们必须知道的事是,气脉本身单独并没有气存在。当我们说到气脉时,好像它本身有很大的力量或能量,但实际上它自己本身并没有这些东西,只有在我们结合脉络、气和明点时,它才有可能产生气能和力量。气脉只是一个让气在里面运行的通道或管路而已(注意此气非我们平常吸入的空气)。当我们单独谈到气时,好像它的力量非常巨大,但若没有气脉,它也不可能运行。而这两者若不结合明点,我们也无法感受到气的一股力量。因此,藉由气、气脉和明点合一的实修实证,我们才能体验到它整个的力量。

 

勇父与空行的坛城实际上是位于这些气脉内。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二十四条脉,每一条脉都是勇父与空行的世界(净土、坛城)所在,因此总共有二十四个勇父与空行的世界。一开始我们谈到了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的例子,气脉不仅是这些本尊的坛城所在,其实所有的勇父空行也都在我们的气脉内。唯一的关键仅在于若心不净,我们便无法认知或意识到这一点,而当业消,心清净时,我们便能看清勇父与空行实际上就在我们的气脉内。

 

28 五隐脉

 

现在我们要来谈谈五隐脉。之所以有五隐脉的名称乃是因为在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的教法中并没有谈到这一点,它只在时轮金刚的教法中有所开示,因此被称为五隐脉。

 

第一条隐脉称为「森濶尔玛」,意为三轮。名称来自它的形状非常像一条苜蓿叶形的立体交叉道路,盘绕三圈,蜿蜒而上。此脉由中脉出,与眼睛相连,让我们能看见事物的形体。

 

第二条隐脉称为「堆玛」,意为贪欲。它之所以会叫这个名称,乃是因为我们经由此脉产生欲望后,便想去获取得到它。此脉与其他四脉一样,由心轮而出,与我们的耳朵相连,让我们能听到声音。

 

第三条隐脉的名称是「亲玛」,在藏文中意指家庭主妇。此脉的作用在于照顾全身。由于它能照顾全身,且由于西藏的家庭主妇都要照料家里的每位成员,因此它取了家庭主妇这个名称。它亦与鼻子相连,主司嗅觉。

 

第四条隐脉是「吞莫」(由于拙火之藏音亦为吞莫,故勿将它与拙火相混)。当气与明点在此脉中运行时,它会让我们产生忿怒和嗔意。「吞莫」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嗔怒。此脉与舌根相连,让我们能尝到味道。我们知道五根是眼、耳、鼻、舌、身。五根依气脉而产生作用,但我要强调的是,若没有结合气和明点的运行,则气脉也会失去它的作用。

 

第五条隐脉叫做「堆札」。「堆」在藏文里的意思是魔,而「札」则是摧毁或分离。因此整句来说,它便指摧毁魔障。而之所以取这个名称乃是因为它与两个地方相连,其中一条支脉与我们的舌下相连,那儿有一个小洞。有时我们可以透过此脉证悟到白明点,而感受到一种非常深沉的喜悦感。许多大瑜珈行者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运修明点的。另一条支脉则与我们全身相连,让我们的周身能感触到东西。

 

29 五气脉

 

另外五气(包括命气、上行气等等)依个别的作用,取有不同的脉名。命气之脉又称「宜桑玛」,此名正说明了它在中脉的作用。下行气之脉名为「东千玛」,意为中空或空的。当上行气在脉中运行时,它有另外一个脉名叫「朗千切玛」,依字面解释为象舌。遍行气在流动时的脉名是「歇尔嘉」,而平住气(或平暖气)则叫「那尔玛」。

 

五根本流动气之脉与五隐脉合起来总共十个。然后是左右二脉的十四和十支脉,加上三主脉(中脉、左脉、右脉)累计为三十七,这些是一切气脉的根本。原颂文开示道,在此三十七根本气脉之上共衍生出七万二千条支脉。我们没有时间一一述说,但诸位若能对三十七脉有一个清楚的概念的话,则在上课期间将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助益。在三十七脉的本质方面,目前我们仅能以染垢带业的角度来谈它,但在我们清净一切业障后,便能了悟三十七脉即是菩萨的三十七道品。菩萨道共有三十七法,在成就了菩萨三十七道品后,我们便开悟成佛了。

 

前些时候,当我在做四圣谛的巡回开示时,我也对菩提三十七道品,包括四神足等有一个深入的开示。大家若有兴趣的话,我们中心有流通这些录音带。(注:此开示已编入「法道」一书)

 

一九八九年七月四日下午



藏传佛教:25 三十七脉 前言 26 左脉之支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4 问答录(3)《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2 脉轮即本尊坛城  23 左右二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3-21 脉轮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2 问答录(2)《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0 五支分气 11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 肉身的形成 8 气脉与气的形成 9 五根本气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问答录(1)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 我执与烦恼 5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 菩提心与佛性  2 空性  3 自心本性《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前言  中译者序《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3:大乘思想的起源、大小乘见地的区别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2:三次结集及小乘佛教的观点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1:三转法轮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谈谈藏密的守护神


第十讲 如何修梦《藏密心要十讲》


第九讲 如何进入法界大定《藏密心要十讲》


第八讲 如何生起和收摄空色《藏密心要十讲》


第七讲 如何得见明体《藏密心要十讲》


第六讲 如何修持空性《藏密心要十讲》


第五讲 如何引气进入中脉《藏密心要十讲》


第四讲 闭关要领 《藏密心要十讲》


第三讲 灌顶的意义《藏密心要十讲》


第二讲 求师须知《藏密心要十讲》


第一讲  菩提心释《藏密心要十讲》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