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传佛教:35 气的禅修 ▏36 问答录(5)《甚深内义》

密勒日巴尊者



编者按:西藏诸实修系统,宁玛巴和噶举巴以实修见长,噶举更因密勒日巴尊者和大手印闻名。《甚深内义》实际讲授者为堪布卡塔仁波切。转载此文,谨供参考,慎勿据此实修。



藏传佛教:35 气的禅修 ▏36 问答录(5)《甚深内义》



35 气的禅修


 

一般来说,这个修行与三阶段的气行有关。以普通的名词来说,它们称为出息、入息以及住息。我们对呼出,吸入都不陌生,而住息则意谓当我们吸入后,将气持住不动。当我们做吸气与呼气的动作时,要计算次数,而住气的时间长短则依个人的能力而定,这与「止」修非常相似。它在「论藏」里也说得非常清楚,在「论藏」里,这种修法分为六个渐进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出息、入息和住息。此阶段称为「数」。首先我们以正确的禅定坐姿坐定后,接着开始做呼吸。一呼一吸间称为一次,我们可以做二十一次或更多。这个方法与我们过去所教过的「止」修非常相似,它同样也建议初学者刚开始打坐数息时,时间要短,但次数要尽量的多。当我们越来越习惯这种方法时,便能延长打坐的时间,甚至坐上几个小时。但刚开始时,我们每次做数息的时间要短,但次数要多。

 

第二个阶段称为「随」(或译「循」)。在此阶段我们不仅要做出入息的动作,更要想办法觉知它的去处。通常这种觉知非常重要。做为一个初学者,我们可以观想气息。当我们呼出时,观想呼出的气几乎触及地面;而当我们吸入时,观气由鼻孔进入,下沉到脐下丹田部位,然后同样再呼出,观气几乎触地。这是教导初学者觉知气行之来去的一个方法。在此阶段由于我们专注于出息(观它几乎触地),以及入息(观它下沉至脐下部位),因此我们不需做数息。

 

气无颜色,亦无形状;我们根本找不出它究竟在哪里,往哪里去。由于我们无法说出或感觉气究竟是什么,因此第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住」。此时我们将心住于一个清净无分别的状态中,既不思索气往何处去,也不观视自己出入息的状态,只在凉空气触到鼻子时,保持一种清明的心境即可。我们要在吸入清凉的空气时,维持一种明觉,将心安住。对于自己在哪里做数息,如何做等,都不要生思索或检视的念头。

 

第四个阶段称为「悟」(藏语「托巴住 TOK PA DRUP」)。我们知道不仅气无颜色和实体,觉知有气存在的心亦如是。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打开眼睛稍向前凝视(这与我们做止修时,眼光要往下看不一样),将心安住,无任何思想意念,也没有修者、所修与修行的概念。我们将心住于任运自然状中以了悟这一点,不住对气的感觉,也不住于气本身之上,只是保持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点我也曾教过很多学生,因此大家都不应该对此感到陌生才对。

 

第五个阶段有几种译法,其意思有点像移动、转移或转换。从第一阶段开始到第五阶段,我们都是在让自己熟悉,渐次培养定力的习惯。在第五个阶段中,我们使用各种不同的观注标的,例如,从出入息转移到一个圆点或一个圆圈,或是一尊佛像、一个种子字等,只要心里喜欢的都可以。我们利用种种不同的对境来培养专注和定力。

 

第六个阶段称为「扬速搭巴 YANGSU DAKPA」,意为完全清净。在此阶段,我们可以藉着止修所培养出的力量将心安住;在没有任何杂念或意念的情况下,我们住于甚深止修定中。由于心能摒除一切念头而安住,因此它变得十分清净。我们凡夫常有分别东西的习惯,因此把心和气也认为是两样不同的东西。由于不知道,也没有察觉到气动会影响我们的心,因此我们才会生起无数的念头。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到心气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认知到心气之间事实上有一种非常深切——几乎是合一不可分的关系时,我们才会真正清楚止修的重点在哪里。也就是当我们气行越加和缓从容时,我们的心也才会越稳静。心气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分的本质存在。刚开始当我们在做吐纳的动作,努力想去感受触到我们鼻孔的气息时,我们会把气与自己的念头(心)当成是分开的两样东西,但我要再说一遍,气与心是合一不分的。透过多位过去曾来此地访问的上师的教导,各位学到了「止」修的法门而培养出定力。深入「止」修可让我们悟入第六个完全清净的阶段,因此这些上师是非常善巧的,他们一心只想将「止」修的法门教予各位。现在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在座有许多学子也修习了好几年。因此深入「止」修一直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

 

一九八九年七月五日下午

 

36 问答录5

 

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在想,这些气与它们的名称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连?我们有诸如土大和火大的空大元素,我们有所谓的「气PRANA」,我们也有呼出吸入的空气。仁波切说当我们吸入空气时,纯净的部份进入了气脉,而较粗的部份则进入肺部,对不对?请问我们是不是吸进了「气PRANA」?当您说心气不分时,您所说的是这种气吗?(英译注:藏文的气是「隆LUNG」,包括空气(我们呼吸的空气和空大)以及气(包括普通我们所说的气,以及在我们体内心识中的根本微细气流。)

 

答:以气的作用而言,事实上,心与气是分开的,但在同时,心与气的本质却是一致的,因为二者皆无实体,所以它们非常相似。由于很类似,所以实际上,二者的本质是不分的。但若我们是以由外将它吸入的观点来看的话,则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分开的二样东西。

 

若说心识或心完全是由气所组成的话,则这绝对是个错误。但就如我们前面说过的,气可带动产生心识的一切作用。因此以此方式来看,我们很难说它们是分开的两样东西,否则在某方面来说,它们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们举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说明心气之间分开,但同时又是合一的特性。看看汽油和火吧!当你将汽油浇在火上时,它便开始燃烧。当汽油在燃烧时,油与火是合一不分的。但除非火碰到它,否则汽油实际上并不会变成火。心与气的关系与此例相似。

 

命气储存于顶部与脐下之间的中脉,因此它是我们的生命能中最根本重要的部份,而这也表示它与我们的阿赖耶识合一无分。我们今天谈到当十种气开始一一消失溶入时,最后全部汇入了命气,因此它确实是一切气的根本。

 

今早您说到十种气在每一阶段约十年的时间中逐一溶入,也可以说是在终止后分离。然而瑜珈修士是否可以让它重新回复?若不行的话,瑜珈修士是否也有这些气上面的问题?

 

答:这些事实上我们明天会讨论到。但一位瑜珈修士的成就则完全要依其认真、精进和对修行的愿力而定。在某方面来说,他们可以重储已流失的气,也就是说,这中间他们并没有经历消失溶入的阶段。我们有一个显著的例子可以证明,他就是莲师。莲师证得了所谓的无死之身,永远不会死亡,其他的修行者则成就较小。虽然如此,仍有许多在印度和西藏的大修行者活了二、三百年之久,这都是由于他们修行持气的关系。因此在每个十年的阶段中,他们的气并不一定会消失溶入。但对于那些专造身口意恶业的人而言,由于他们的恶行,很有可能在十年内便一口气消失了两种气。

 

之前仁波切谈到了胎儿在形成的过程中所导引的一些气。当我翻阅以前做的笔记时,发现里面有些东西与今天早上我们所讲的不太一致。之前您一路顺下来说出这些气的名称时,次序是这样的:命气、下行气、上行气、遍行气,然后是平住气。但今天的次序有些不同。另外,在讲到胎儿形成的时间的次序上与各大元素的对照,上行气是属于火大或是风大?当我再更仔细对照胎儿的发育过程时,我也在笔记里发现,在第七个月当耳朵形成时,我那时写的是水大而非风大。因此就这个过程中它所相对的元素,我感到有点困惑。

 

答:过去当我们教到五种气时,我已经不记得曾就哪一种气引导形成胎儿的哪一个部位来说明五气的作用,例如,下行气在某一方面来说,与眼睛的形成有关等。谈到五种根本气,下行气作用于我们身体的下半身,形状像龟。五官的形成与五支气,例如,龙气、龟气与精气等有关。

 

我所注意到的走在五气中,第四种是平住气,而第五种是遍行气。但在之前您曾将遍行气置于平住气之前,请问它们之间的次序是否特别重要?如果是,我的问题便成为:与它所相对的元素的次序是否正确?我只是要确定我的对照是否正确,次序是否正确而已。

 

答:不要担心这一点。只要你有做笔记,知道每一种气的作用,以及与它相对的元素便可以了,不必担心它的次序问题。我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重要的是,只要你记住它的作用便可以了。

 

我要知道它们与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上行气相对于火大,平住气相对于风大,而遍行气则相对于水大,对不对?

 

答:是的,命气是空大,下行气是土大,上行气是火大,遍行气是水大,而平住气则是风大。

 

仁波切,在「止」修中,一般所推荐的坐姿与此有何关连?例如,建议我们的右腿应该搁上面,还有手的姿势,以及在开始打坐前要先提肛、缩下颚等等。

 

答:我教导这种受大家一致肯定的止观禅修坐姿已有十一年了,因此就不必在此重述。虽然每位老师的指导会稍有不同,但基本上的东西都是相似的。个别老师所教的姿势若有差异的话,我无法要我的学生去尝试它,但也不能完全禁止他们,因为要劝阻这些新的方法,或新的观点是很难的,而且在许多方面看起来也太主观。学生会以为我认为自己所教的才是最好的,而他们也可能会不以为然。但在不鼓励也不禁止的情况下,学生会发现他们越使用新的方法,在打坐中便越觉得不舒服,心也越烦躁。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因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有机会时总想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因此我既不鼓励也不劝阻,这中间各有利弊。

 

我曾就我的方法,也就是七支坐法做过非常详细的说明与指导,现在大家都应该已十分清楚才对。当我在开示时,我常将它与五根本气之间的关系一并做了说明。若你曾听过我的课,便已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相当了解才对。唯一我在止修上尚未提起的是气脉,因为在修定上,要去了解气脉与修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重要。

 

仁波切曾提到由于西方弟子的善业成熟,才促使您决定首次在此传授这个法门。我不知道在西方有许多污染和其他负面环境因素产生的同时,这件事是否也具有一种历史意义?这些污染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气行和气脉?仁波切为何在此时传授这个法门?是否有任何特别意义存在?

 

答:在原文中,它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到有关水、土和空气等方面的污染问题。但我个人觉得,由于吸入的空气需要净化,因此当空气越来越污浊,而我们特续吸入时,到最后我们便没有什么好净化的了。在极度污染的空气中,我们找不到所需要的净气,而这会让我们体内的各种气很难获得它所需要的诸多能量。由于我们的气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因此它很快便会衰弱下去。理论上来说,空气越新鲜,我们所吸入纯净的空气也越多,而我们体内各种根本气所获得的净化能量也越高。这将使得我们的气行平衡顺畅,身心清净安车。在原颂文中,它提到了有一个会让我们流失命气和其他气的原因,那就是当我们的烦恼心生起时,例如,嗔念。极度的嗔怒会让我们散失命气,或是各种气的能量,而且很难再弥补回来。另外一个散气的原因是过度纵欲,它会使阴阳两气皆失。当气漏失时,身心的不平衡会导致身心不健康,产生各种问题。而这也是许多瑜珈修士实行禁欲的原因,它可防止漏精(漏失精子的能量)。若能保持精子不漏失,便能保盈气的能量。

 

我也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胎儿在形成中的气与今天早上您所说的有些不同。我想问有关支气的事。今早仁波切说「龙气」具有空大的本质,但在胎儿的形成过程中,仁波切又说它可产生土大的元素——它可孕育土大。因此本质与作用之间有些相异,这样对不对?

 

答:你的误解似乎是出在……之前在谈到「龙气」的这个支气时,我们并没有说它是土大,我们说的是土气导引形成眼睛。土气与土大元素有很大的不同。土气来自土地,但它的本质是空大。因为土气不像土地一样,具有一个坚实的内涵,所以它与空大相仿,但它的能量则是来自大地。它在那个时候的作用是形成眼睛的器官。

 

关于支气,早上仁波切说的最后一个是胜宝气。在胎儿形成的同样地方,仁波切则说是「推行气」,与生产有关。请问这两者是否属于不一样的气?

 

答:它们是属于同样的气,但在作用上有稍许差异。在妇女生产的那一刻,它可协助将婴儿推出产道。但就我们一般所说的,它能帮助我们的身体向上生长。作用上似乎是有所不同,但以微细处来说,它们是一样的。一般人对整个「推」的概念似乎有些误解,或常做错误的解读。因为「推」听起来好像是在胎儿的外面有一股气或力量在推他,但事实上并非这样——气是在胎儿自身的体内,帮助他快点出去。

 

在西方医学上来讲,通常我们认为是母亲把胎儿推出去的。那是相对的,母亲也用她的下行气将胎儿推出。

 

当您开示整个气脉组织的教法时,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您说有一些关于气脉的修行必须在三年的闭关中才能做。请您谈谈个人是否有计划要带学生做三年的闭关?是否这里,或其地方有这方面的消息?我离开了好一阵子,不知道以前别人是否也曾在公共场合向您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我想这些教法自然会引出闭关的话题,也教人想试一试。

 

答:说到闭关的计划,我手中有很多个,但都还未完成,其中一个例子是巴卡格兰地的闭关中心。我之所以派诺住切令(注:此位先生曾在屋士达三乘法轮中心服务一段很长的时间,专职翻译)和他的太太玛丽安去那里,最主要是想建立一个很好的闭关中心。那时我们的目标是想请已故的刚噶喇嘛去那里当关房的指导上师。刚噶喇嘛精于「那洛六法」,他不仅修一次,而是修了许多次。我曾希望他能当关房的导师,但是如今他也已圆寂了,加上一些内部本身的问题,后来这个计划便改变了。计划在科罗拉多州南部的巴卡格兰地兴建关房之前,我也有一个想法和目标想在新墨西哥州成立一座闭关中心,但后来因为弟子供养的土地产权有问题,所以才又选择到巴卡格兰地。我无法全心处理闭关中心的事情,因为你也一定能看出我在这边建庙和建关房的工作有多忙。当这边的闭关中心完成后,我会不会带领闭关又是一个问题。若在我离世之前关房就建好的话,则我别无选择,一定会带领闭关。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而且从很多方面来看,它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工作。但同样的,闭关中心若永远盖不起来的话,则我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只是我从没放弃要将它盖好的决心。不管我还在与否,我都有很强的信心,相信有不少在印度闭过关的优秀上师会来此地帮助学子。但学子可能对印度来的上师会面对与我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我们从印度敬邀来的关房导师铁定不会英文,而我也不会。因此诸位会碰到同样的问题,但我还是没有放弃希望。我每天所祈求的只是希望关房快快盖好,我可以有机会看到学子更有效益的修行。(原编者注:在这些法教完后,有人在离三乘法轮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供养了一块四十英亩的地,做为建立三年闭关的关房之用。计划已展开,希望能尽速完成它。中译者注:从彼时至今,关房已顺利完工,并在一九九七年的今年,进入了第二批的闭关学子,包括少数一、二位的中国大陆籍学子)

 

仁波切可否就我们上课时所听到的内气,与外在元素的(空)气,再对「气」的概念做一说明?

 

答:我们所讨论过的一切内气均源自命气,至于外气,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来自何处。虽然它不具有实体,但它的作用却是明显可见的。我们可以看出当它吹动时的猛烈样子。虽然我们看不见气的形体,但当外气吹动时,我们都可以看出它的行径。至于它怎么来或由哪里来的,我真的不知道。科学家一定有答案吧!但我实在说不上来。气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外形,但它的作用却很特别。我们之所以能讲话,便是拜气的能量所赐。气让我们能动,甚至地上一切植物的成长也与气息息相关。气的作用极为特殊,但我们不要因为看不见便低估了它。气的作用对人类与植物的生命都是最基本的。

 

昨天您说到当气随着流动运行时,它的名称会改变。它跟我们今天所教的有关命气、种子字和元素之间的种种有何关系?何时使用这些名称?

 

答:昨天我说的当气起用时,它并不是真的改变了名称。气必须透过个别的气脉才能运作,因此我们不强调气本身,而着重在其运行时的相关气脉上,这就是它之所以会有不同名称的原因。气和不同的名称就像房子和空气一样。有房子的地方就有空气,因此我们不强调充满在整个房子内的空气而只谈房子。同理,气在通过不同的气脉时有不同的名称以资区别,如此才会让我们听起来好像有五个不同的名称。至于种子字和气之间的关系并不特别明显。这是一个密法,而在密乘中,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所谓的生命字,有时我们使用种子字这个说法。生命字代表任何一切展现或显现的圆满。以本尊来说,他们也各有一个生命字。在观音法门中,观音菩萨的生命字或种子字是以「啥HRI」为象征。至于常修度母的人,都知道度母是以「淡TAM」为其种子字,此代表度母的整个化现。在密乘中不仅本尊如此,六道中的一切也都各有其种子字。若你有修观音法的话,便不会对「嗡嘛呢悲美吽」的咒语感到陌生,它就是我们所说的「六字大明咒」。其中每个咒字都相对于六道中的一道,它有能力深入其中,清净解脱此道众生。因此这是一个密法的要旨,每样东西都有一个种子字,气亦然。但气和字之间的关系,在原文中并没有很详细的说明。

 

今天您所谈到的六个禅修次第…,其中第一个属于数息的阶段中,您要我们专注在呼吸的三个层面上,即入息、出息以及住息。请问我们是否在出入息和入出息之间的空档也要各做住息的动作,或仅择其一做即可?若是如此,则我们应选择何者之间的空档做住息?

 

答:就此情形来说,我们倒不必去强调住息的部份,而应着重在数息上。因此我们只要专心数着一吸一呼两者合起来为一,或二、三即可;我们视这份专注即是「住」或「持」。这个观念我们也可以把它译为「一心不乱住于数息中」。真正的持气我们不在第一个阶段中强调,明天我们会说。此处充其量只不过是住息而已。

 

我想请问我们的禅定坐姿与气的平衡是否会相互影响?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是否很重要?我们的姿势若不正的话,是否会导致气行不平衡?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知道气若不平衡会导致身体产生毛病,另外您又说它也会引起各种烦恼,例如,嗔念等。因此倘若有些气脉或气有失衡的现象时,是否它也会让我们产生情绪或心智上的不平衡?

 

答:当气或能量衰败或流失时,我们的身体也会跟着变弱。体弱的结果有时会削弱我们烦恼的力量。但我们不要以为它就此根绝或消除了,因为这只是由于身体过度虚弱,而无法感受或产生情绪罢了,尤其是烦恼。因此我们的身体越弱,便越不会产生烦恼,但是烦恼的根依旧存在。

 

打坐的姿势非常重要。以杯子为例,若我们想由杯缘注水的话,手一定要直,否则我们便不可能注满它。我们的手若歪斜,杯子本身以及水的品质并不会受影响,有关系的只是我们能否装满它而已。同理,打坐的姿势必须要挺直也是很重要的。过去的修行人已证明这点确实是很重要,而这也是他们使用一种称为「恭庆COMCHING」的原因。它是用木头做的一样东西,供人把背向后靠直。另外也有一种使用「欧卡 0KA」这种工具的方法,它也是用木头做的,主要是帮助我们抬高颈部。然后还有禅修带,大家一定对它不会陌生,它是用来帮助盘腿的。以现代来谈这些东西,听起来就好像在受刑罚一样,而不是修行。但古代的行者对修行非常投入,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是在受苦。而事实上,证悟的反而是他们。反观我们自己不甘吃苦,修行无成,也没有证悟。虽然大修行者并不常使用这些工具来维持一个挺直的坐姿,但由此已可看出姿势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都很重要,除非那个人有身体上的毛病,但我们不能谈特例,因为身体的姿势还是顶重要的。

 

请问命气的藏文是什么?

 

答:(英译者答)命气的藏文是「搜隆SOK LUNG」。「搜」是生命而「隆」则是气。梵文是「普拉那PRANA」。

 

西方医学常藉着开刀取出器官。若我们切除一个肾脏,那么连接那里的气脉会怎样?而气——例如维持此器官健康的下行气会有何影响?

 

答:这可由两个观点,即以一般普通人与瑜珈修士的观点来做说明。对一般人来说,这种手术会有帮助,因为它可以马上消除病人的疼痛和受罪。但对瑜珈修士而言,则任何身体上的手术都会对瑜珈修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会影响到气脉。所以对瑜珈修士来说,这是一件很难,也很不恰当的事。

 

仁波切,我是个刚入门者,几天前才学会像这样打坐。在六阶次的禅修中,您说第二个为「随息」。其中有一项您提到由于我们必须一直注意着气由何处吸入,再回何处(地上)等等,因此我们不必做数息。我想我们还是要做数息,同时也要由离地一英寸(二分分半)处,随气观想吸入我们体内,再下沉到脐下四指处之丹田。

 

答:目前你真正要专心的是在数息的过程上。做数息你才能专注达到一心不乱,也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住」。若你连数息都无法专心的话,更无法谈住心了。我知道它对初学者来讲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但以目前来说,你只要做数息,慢慢达到一心不乱的境地即可。只要能这样持续维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一定可以做到不刻意专注,或不做数息便能将心安住了。所以首先你一定要对数息熟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住」的部份。

 

也许我问反了。我的意思是,若我做数息的话,是否要观想气由何处吸入,又到何处等?

 

答:这个法门的整个概念就是要平息我们的粗念,将它减至最小,直至慢慢消除殆尽。一开始当我们做数息时,妄念仍十分顽强,因为我们已非常习惯充满杂念的生活,而杂念也早已蟠踞我们心头成为它一个基本的东西。因此为了不生杂念,除了数息外,我们还要观想自己所呼吸的空气。我们要提神注意的不仅是出入息的次数而已,它也包括了当气由鼻孔呼出时,观气往地上去,几乎触及地面,然后气再返回,由我们鼻孔吸入下沉脐下。这样算一次。接着我们再做呼出的动作,气几乎触及地面,然后又回到脐下丹田,这样算两次。呼出吸入时要全神贯注。当我们能降服自己顽强的念头时,便不必再做这样的观想了,只是我们所养成的数息习惯仍对我们维持一心不乱有很大的帮助。由此我们持续修行下去,在净化摧毁顽强的杂念和烦恼后,我们便只要注视着自己的鼻息即可,就算没有数息也没有关系。藉着这样的做法,我们可以维持一心不乱。以上是我们消除念头的次第与方法。

 

一九八九年七月六日早上

 

昨天我们讲到人的气行若不顺畅而造成功能上的障碍时,便会生病。为了避免这种身心上的灾难,我们也开示了正确的修气方法。我们所说的方法是建立在「止」修的基础上,而「止」修则是融合经教与密续的根本,它可让我们的心住于平稳,亦可维持气留正常位置。

 

今天我们要再稍为深入探讨有关瑜珈行者的修行。由于这个法门是由已悟者或证量颇高的瑜珈修士所修的,因此它被称为是一个特殊的法门,或以字面来说,它是一个殊胜的法门。在此特别的方法中,我们所修的都具世间和究竟的利益。以世间法来说,它可助我们维持一个纯净,良好和健全的身心。而当心灵上的惑迷烦恼根除净化时,我们便能达到完全清净的圆满境界了。

 


藏传佛教:32 肉身的坏灭 ▏33 气的功能与其得失利益 ▏34 藏药与气脉理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1气与元素的关系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0 问答录(4)《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7 右脉之支脉|28 五隐脉|29 五气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5 三十七脉 前言 26 左脉之支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4 问答录(3)《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2 脉轮即本尊坛城  23 左右二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3-21 脉轮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2 问答录(2)《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0 五支分气 11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 肉身的形成 8 气脉与气的形成 9 五根本气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问答录(1)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 我执与烦恼 5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 菩提心与佛性  2 空性  3 自心本性《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前言  中译者序《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3:大乘思想的起源、大小乘见地的区别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2:三次结集及小乘佛教的观点


藏传佛教理论简介1:三转法轮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谈谈藏密的守护神


第十讲 如何修梦《藏密心要十讲》


第九讲 如何进入法界大定《藏密心要十讲》


第八讲 如何生起和收摄空色《藏密心要十讲》


第七讲 如何得见明体《藏密心要十讲》


第六讲 如何修持空性《藏密心要十讲》


第五讲 如何引气进入中脉《藏密心要十讲》


第四讲 闭关要领 《藏密心要十讲》


第三讲 灌顶的意义《藏密心要十讲》


第二讲 求师须知《藏密心要十讲》


第一讲  菩提心释《藏密心要十讲》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卡比尔诗选》全集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